在年的建城史中,武汉有两条“轴”。

一条,是南北向的长江。

近5年来,“长江主轴”从概念、推进到呈现,已在武汉地图之上形成了一条熠熠生辉的黄金岸线。

一条,则是东西向的山系。

从青铜重器,到芯屏端网,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标签,皆出于此。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它以“山水人文绿道”的身份亮相。

那么,这条“山水绿轴”又是什么?将有哪些亮点?

2月19日,一场以“溯源大武汉共论‘新中轴’”为主题的文化沙龙,在融创武汉桃花源举行。

来自湖北省规划院、省社科院、省博物馆的专家共聚,就城市文化“新中轴”的古今溯源、形成脉络、重要意义展开探讨。

01

武昌“城市中轴线”

从武珞路向高新大道演进

“早在年版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就提出了垂直于长江的城市轴线设计。”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黄平表示,今天再来看这条中轴线,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与自然本底的生态格局,以及与时代紧密契合的发展思路。

年版《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此后,这条中轴线在武汉的诸多规划文件中,不时提及闪现。直至年初,被《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亮点工作提出——实施“东西山系人文绿道”工程。

据悉,由武汉市园林部门主导,市地空中心的统筹之下,目前《武汉市东西山系人文绿道规划》正在推动方案后续的深化与细化工作。

资源空间谱系图

与长江主轴的经济“繁华度”相比,山水绿轴更强调的是人文“厚重感”。

根据现有规划,这条贯穿全城的绿道,依托武汉东西山系主要山体脉络,西起九真山、东至九峰山,全长约公里,包括48座山峰、27条江河湖渠。

在这一空间范围之内,几乎涵盖了历朝历代,武汉地区的标志性遗存遗迹。

沿线主要历史遗迹遗存

历数轴线上的殷商盘龙城、千年古琴台、悠悠黄鹤楼、武昌起义门、百年珞珈山、科创大光谷……

“在古琴台,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谈;在大东湖,也有屈原行吟泽畔的身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陈文华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条中轴可以算得上是荆楚文化、长江文化以及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集中式体现。”

跨越三镇、穿山越水、贯通古今、面向未来的同时,这条中轴线在武昌的部分,赓续出耀眼的一笔——从武珞路向高新大道。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个统领性的空间结构,比如北京南起永定门,北抵钟鼓楼的7.8公里轴线。”黄平说,伴随着北京成为“双奥之城”,这条轴线继续向北延伸。

这一笔延长,既有空间上的拉长,也有内涵上的延伸,进一步统筹了城市从历史到未来的发展。

北京中轴线

“此前,大家更为熟知的是长江主轴,但现在依托东西山系,为什么会有一个这样新的中轴出现?”黄平表示,这就要从宏观的地理格局与城市演进的角度来看。

“每一条轴线都是一个故事系列,在每一个特定的节点上面,反映的是符号性的大事件、著名人物、大型设施等等。”他说,“比如说当下的光谷。

在武昌,这条中轴线则正在主躯体之上,一路“追光”前行。

从历史走来,向未来而去,这条中轴线汇名楼(黄鹤楼)、名馆(省博物馆)、名山(珞珈山)、名湖(东湖)、名校(武大、华科)、名谷(光谷),将以点状聚合、带状发力,引领武昌乃至武汉的城市未来发展。

黄鹤楼

如同一幅动态卷轴,引领武汉城市巨变的关键“源”点,一一其上。

“这条中轴线之上,有个距今-年的‘放鹰台’,是武汉这个特大城市开始起步的地方之一。”

从追古溯今的角度,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谈到了这条城市中轴线的强化。他说:“如今,轴线继续向东延伸,光谷则成为现代武汉的骄傲、科技的亮点,成为这条轴线上的必要性符号之一。”

02

汇集“国宝级匠工”

为城市造一座超级桃花源

当天沙龙活动的现场,安排在一处黛瓦白墙的庭院。

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抬头,门楼上书三字——“桃花源”。

“初进的时候,确实有种误入‘桃花源’之感。”陈文华说,门口的那株松树,即是典型的中式园林意境。

携其中式谱系的TOP级产品,融创提笔着墨,将一座水墨“桃花源”,植入城市的山水“蓝绿”中轴线。

近10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融创只打造过三座桃花源——苏州、上海、重庆,武汉是第四座。

融创苏州桃花源实景

这数座宅院,带着“总有心意传中国”的使命,奠定了融创在中式住宅市场“一战封神”的地位,也得到了来自更高层面的认可。

融创苏州桃花源,被国家工程文物修复保护中心授予“国宝工程”称号;

上海桃花源,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纽约协会正式缔结“文化战略合作伙伴”;

重庆融创桃花源,80%的工作量为纯手工完成,堪称一座“传统建筑手作的私人博物馆”……

为何执着于此?

因为融创认为,无论是在审美意趣、人居尺度,还是家庭与邻里关系等方面,中式产品都有许多值得回味与珍惜,传承与发扬的地方。

如果再不去挖掘、保护、创新与延续的话,这些美好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上百年间即消失殆尽。

上海桃花源实景

带着这样的使命感,在这一座一座桃花源的打造之中,融创团队做了许多努力。

此前,中国的许多建筑技艺,仅凭师徒间的口耳相传。例如《营造法式》中记载的长窗样式,现多已流失。

如何去造一扇纯正的中式长窗?融创团队踏遍宫殿王府,寻访南北园林,翻阅古籍典著,再进行手绘推导、材料试样……才终于有了“苏州桃花源”园林角落中的一扇窗。

从苏州,到上海、重庆,再到武汉,这样对产品颗粒度的极致打磨,见于融创桃花源的每一个项目之中。

他们邀请到的“香山帮”匠人,在中国的建筑史上纵横千年,曾被史书称为“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

故宫三大殿、天安门城楼、苏州拙政园……均是香山帮的留世作品。年,香山帮技艺还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最为出名的,是香山帮绝学“花街铺地”。

花街铺地

所用的雨花石均一颗一颗精挑细选,严格控制在长度约3厘米,宽度约1—2厘米之间,并经过层层抛光、手工嵌粒。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匠人带队,1人2天也仅能铺出3平米。

在这些传统工艺之中,一片传统小青瓦、一个精巧小构件、一条屋檐木戗角、一扇美丽小花窗、一排优雅“美人靠”……均经这群匠人,以纯古法、全手工打磨。

戗角

一辈一辈的匠人终会老去,但融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某些东西抢救性的留下。将这每一处形制细节,打造成“通往文化的路径”。

这些微小的细节、虔诚的态度,也给当天参与活动的专家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平表示,这个项目充分展现了融创对历史、对自然本底的尊重。

比如桃花源项目正中,有一个原生湖塘。规划之初,融创即对于湖岸边的一丛水杉林展开“让步”,让它们继续肆意生长。

在整个示范区,有28根并不起眼的柱子——这则是融创团队在全国各地的老宅中,搜罗而来的古木。

与钢筋、水泥、混凝土等现代材料相比,其表面的虫洞与斑痕,成为时光的珍贵“包浆”。穿越百年,它们迎来新生。

对此,方勤说:“在这里,既感受到了对文化的传承,也有欣欣向荣之意。”

03

择址“山水璞玉地”

在光谷绘就《楚山秋霁图》

此前,在融创体系内,有一个共识——超越桃花源的,只有下一个桃花源。

对此,年,融创将在武汉落地第四座桃花源的消息一经释放,即引发各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