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中西合璧的建筑杰作风水稍逊色高处不胜寒
曾祥裕曾海亮
前天,笔者发表了考察文章《秋高气爽南京寻古访幽,穿行时光隧道追溯明代皇陵繁华》,有粉丝读了意犹未尽,说你把考察中山陵的感悟也写成文章发表给我们分享。
今日,我在赣州古城禅易堂工作,把考察中山陵的风水数据以及有关史料整理成文。
历史有惊人的巧合,孙中山因患肝癌而告别人间,他逝世后的陵墓设计者吕彦直担任陵墓建筑师,监理陵墓工程。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跋涉于沪宁之间,并长期住宿山上,督促施工。为确保工程质量,选料、监工一丝不苟。终因积劳成疾,也患上肝癌病故,英年早逝,享年35岁。
吕彦直是民国期间的天才建筑师,以设计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碑、广州中山纪念堂而闻名于世。
中山陵:中西合璧的建筑杰作
南京中山陵是南京人文旅游景观之一,国庆长假游人瀚涌南京中山陵是“民国以来第一次有价值之纪念建筑物”
据专家介绍,南京中山陵是“民国以来第一次有价值之纪念建筑物”,按照吕彦直的观点,“公共建筑,为吾民建设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当采取中国特有之建筑式,加以详密之研究,以艺术思想设图案,用科学原理行构造”。
吕彦直是民国天才建筑师,可惜英年早逝南京中山陵的设计和建造,完全体现了吕彦直的这一重要的建筑思想——使用西方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去构造纯中国样式的建筑。陵门、碑亭、祭堂,台阶的毛坯以及墓室的地下、地面建筑,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构造的;屋面、牌匾、斗拱、梁柱这些“木构件”,也是用钢筋混凝土塑造的;陵门和祭堂上的“木质”隔扇门,是用紫铜铸造的。
妙就妙在所有的西方建筑技术、现代建筑材料,到了吕彦直手上,都被造化成为纯中国式的,让人看不出破绽来。
在南京东郊的紫金山中茅山南坡,中山陵依山而建,墓道和级石台阶,把石牌坊、陵门、碑亭、广场、华表、祭堂、陵寝等建筑物有序地串联在了同一条轴线上。四面苍松翠柏环抱,八方云霞紫气聚来。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园就像一口安放在中华大地上的巨大警钟,庄严肃穆,气度非凡。
吕彦直所设计的中山陵,既是一座纯中国式的陵墓,又区别于以往所有中国的封建帝王陵墓。从颜色上看,他用孙中山手创共和的国旗蓝色为主色,以蓝色的琉璃瓦顶,取代皇帝专用的黄色琉璃瓦顶。从使用功能上看,他以祭奠活动的公共性,取代了以往皇家祭奠活动的私人性。宽阔的广场,宽阔的墓道,宽阔的台阶,全部都是为适应大型公共祭奠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
中山陵那庄严肃穆的仪态,和那恢弘的气度,使孙中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都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吕彦直的另一杰作是广州中山纪念堂。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大型公共会堂的开山之作。她那中国宝塔式的雄姿,一直是广州市的地标。
中山陵:研究中国风水的好教材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墓室海拨米,比明孝陵高出90多米,从墓室到陵墓牌坊,高低相差70多米,平面距离多米,全部建筑都是用白色花岗岩和钢筋水泥构筑,并铺设有级花岗岩石阶和多米长的水泥墓道,远远望去,给人庄严、肃穆、巍峨之感。
由广场拾级而上,墓道入口处是一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石牌坊,上面镌刻着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二字,因此称这座牌坊为“博爱坊。墓道的尽头是陵门,这是中山陵墓的正门,我从平台进入祭堂看着游人嬉戏表情,心里格外沉重,相当年孙中山为民族复兴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如今有多少人心中有这种品质?!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坐像。
我没有带花篮,只献上我的一片虔敬之心,向孙中山鞠躬致敬。祭堂后面是墓门,与墓室相通,墓室中央是一个大圆形的大理石圹,直径为4.3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谒陵者可以沿着石栏绕墓圹一圈瞻仰。石圹深1.6米,底部用白色瓷片铺地,墓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成的孙中山先生卧像.孙中山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安葬在墓圹下5米深的长方形墓穴内。
按理来说,孙中山为民国开国君王,其墓地要有帝旺之龙气,但是中山陵体现不出来。中山陵坐北朝南,经罗盘测定陵墓水口为乙辰,坤申水上堂,坐山立向为子山午向(坐穴为庚子土龙),中山陵背靠方山如屏,但所撼龙势单簿,且为西边来龙,其龙灵气已在西边(即紫金山南麓)的梅花山北落脉,为明孝陵所得。余气龙经中山陵背而过,向东直散。再则,好的风水环境是一个龙穴砂水有机配合的小太极,起码要藏风聚气,但是中山陵所点穴位太高,龙势还在走,四周朝峰不拱揖,穴高朝案低;明堂虽阔近则陡泻、远则旷野、堂无藏水、气散不聚。
总之,中山陵从风水角度并非是一方宝地,灵葬于近山顶处,位置太高,明堂虽然开阔,却没有青龙、白虎和案山回护,无“藏风聚气”之象,所点穴位自然非“龙真穴的”。
此陵墓位置并非是风水师所勘选,而是孙中山生前遗愿。据说,有一天孙中山先生游紫金山登中茅峰,走到一高坡处,孙先生已感到口渴腿累,便坐下来休息。这时凉风习习,如饮甘露,累渴顿消。他居高临下,视野开阔,遥望前方,心旷神怡,精神倍增。思想万千,想到百年,认为此处是一个很好的安息地方。于是,孙先生说:我百年后,愿向民国讨乞这杯土。所以孙中山葬事委员会根据孙先生遗嘱而实地勘察施工。
风水与人事吉凶有不可回避的因果关系。一个陵墓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到墓主家族子孙后代的荣辱兴衰。中山陵点穴太高,明堂倾泻旷野,是否昭示国民党的败北,土崩瓦解,但是,我认为当年国民党的土崩瓦解,是失去民心所致,民心向背决定一个政权的盛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