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一块被称为贾宝玉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原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被弃在青埂峰下。后被一僧一道大展幻术,将这块大石变成鲜明莹洁的美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上面镌着“通灵宝玉”四个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后面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这“通灵宝玉”跟随贾宝玉,演绎出一段“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爱情纠葛。但作者是如何构思出这一神妙灵透的“通灵宝玉”,说法很多。一种意见认为,“通灵宝玉”的原型是“元宝石”。曹雪芹出身世宦,但至他时,家道已渐败落,曹雪芹晚年居住在北京西郊,住处附近有个櫻桃沟,他常常在那儿游玩。在櫻桃沟里,有一块高约两三丈的大青石,浑然一体,寸草不生,可在它的顶部竟然挺立着一颗苍劲的古柏,古柏卷虬的根须一直穿透石底,这一奇观,世代相传叫“木石前盟”。在“木石前盟”附近,有另一巨石,形状像个大元宝,在大元宝左前方数尺的地方,忽然平地冒出一股冽冷清澈的泉水,徐徐流向山下,人称“水源头”。大元宝石也叫神瑛,神者,大也瑛者,石也。神瑛就是巨石的意思。“水源头倾吐潺涓甘泉,灌溉两边婀娜多姿的花草。因此人们管“水源石”旁边的巨石叫“神瑛传者”。它正是《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原型。

另一说这样认为:《石头记》第一回,写空空道人从青埂峰下经过,看见一大石上记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便问石头说:“石兄,你这段故事据你自已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闻世传奇。”空空道人称“石头”为“石兄,还有一段典故。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无为地方有块巨石,形状极为丑陋,米颠一见到它,就大喜过望,连忙整理衣冠,跪拜在石头跟前,嘴里直呼:石兄,我欲见兄二十年矣!“米颠拜石”现在安徽省无为县米公祠内,高约四米,呈石笋状,洞穴累累,堪称一怪。这块“状奇丑”的顽石也许正是“通灵宝玉”的原型。

也有人以南京燕子矶的“弘济石壁为“顽石”前身。“弘济石壁”前临大江,危石悬空,波涛汹涌,极为壮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当年常在燕子矶游,并写有诗文“遥见一片石”“我有千里游,爱此一片石。”由此推测,《红楼梦》第一回写的“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的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右边高谈快论者的“生活原型”,可以认为就是“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的曹寅。

《红楼梦》第二回说宝玉“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第八回进而描绘说:“宝钗托在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因此雨花石收藏家认为,对照雨花石的质、色、形、纹四要素,“通灵宝玉”极可能属于南京特产的“颗粒玛瑙”——雨花石。

南京盛产雨花石,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石因此得名。此后雨花石便成为文人墨客歌咏欣赏的对象。南京从明代起就出现过雨花石的集市贸易。金陵雨花石,质佳量丰,曹家世宦大族,不可能没有珍藏雨花石佳品,这无疑会给童年生活在南京的曹雪芹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引出“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通灵宝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