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民殡葬观念的转变,节地生态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近日,南京一墓园推出了节地生态葬的新形式,叫做“生命晶玉”生态葬。
“生命晶玉”生态葬就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将逝者骨灰高温液化自然冷却后形成的一种结构稳定的骨灰结晶体,可长久保存,一颗“生命晶玉“”一般被制作成普通珍珠大小。区别于传统不留骨灰的生态葬,生命晶石既可以被做成饰品随身携带,也可以供奉在墓园或家里。
南京雨花功德园生命晶玉项目合作人姜哲宇表示:“把少量的亲人骨灰做成晶玉状态,家人有一个长期的念想,可以伴随左右或者进行供奉,这样他在接受生态葬的时候,心理上就会有更多的安慰。
在南京雨花功德园里,专为“生命晶玉”生态葬修建的墓区取名叫“蝶恋花”。南京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赵汝军、张叶凤夫妇,获得了由南京市红十字会和南京市殡葬管理处捐赠的两座生命晶玉生态葬证书。
赵汝军说:“按道理器官捐献也没必要留下自己的姓名,功德园既然把这个公益做好,就是至少给有意愿捐献器官遗体的人,至少后代知道,父母、爷爷祖辈捐献过的。”
记者了解到,现在选择“生命晶玉”葬费用是元,制作一件晶玉配饰最低元。比起传统墓穴葬,价格确实要低上很多。而对于这种新的生态葬形式,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
有南京市民表示:“我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主要还是看父母,他们那辈人对这种礼仪还是有一些讲究的,我们年轻人更能接受一些,但是我们还要尊重他们的习惯。”“可以接受,这个有利于环境,本来现在国家土地什么都很紧张,这样对生态都可以的。”
从年开始,南京就相继推出了壁葬,花坛葬、雨花石葬等节地葬形式。和传统墓穴葬相比,这些节地葬,占地面积至少减少一半以上。年,南京市殡仪馆推出室内壁葬区,布局精巧,装饰雅致。如今,新增的“生命晶玉”生态葬,更加节约土地资源,市民也有了更多元的选择。民俗专家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大家接受绿色环保的殡葬观念,移风易俗。
南京农业大学民俗研究所教授季中扬表示:“人类的墓葬文化本来就是多元的,在现代社会,现代文明更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我相信如果做好示范引导,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生态葬。”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钱进、章健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