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风控不到位高管频变动国泰君安资管亿资产面临双重考验
高管层人事震荡余波未平,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资管”)又接到来自监管层的一纸罚单,并责令其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及时向上海证监局提交合规检查报告。
上海一家上市券商的资管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增加合规检查的处罚对国泰君安资管的业务扩张并不会带来直接冲击,但对其风控和合规工作有了更多约束。”
与此同时,高管频频变动带来的另一个后遗症是,其业务收入和资管规模均有所下滑。截至年6月底,国泰君安资管总规模达亿元,在证券公司资管规模排名中位列第五。7月份,其营收和净利润业绩又创下今年新低。
风控、合规如摆设
由于所管理的资管计划在运作中发生异常交易,上海证监局认定国泰君安资管作为管理人,未能切实履行勤勉尽责的管理人义务,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利益冲突。
记者查阅国泰君安资管 上海证监局在处罚公告中表示,此次被罚是由于国泰君安资管根据委托人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海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及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广州海运”、“中海财务”、“中海投资”)的投资建议,买入“中海发展”(26.SH)和“中海集运”(.SH),发生了相关异常交易。
查阅年报资料,记者发现,该资管计划交易的三家委托企业与上述两家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根据年年报显示,中海财务同时是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的联营企业,两家上市公司各持有中海财务25%的股权;中海发展、中海集运、广州海运、中海投资则拥有同一控股股东即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同时,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在年3月18日完成工商资料变更后,中海投资的大股东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变更为中海集运。
显然,该资管计划交易中涉及的5家企业之间关联颇多。而国泰君安新利6号发布的二季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该资管计划持有中海集运.16万股,持有中海发展.54万股,分别占该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为5.57%和4.24%。
对照国泰君安新利6号的管理合同条款,在“投资限制及禁止行为”部分已经明确将“内幕交易、利益输送、操纵证券价格、不正当关联交易及其他违反公平交易规定的行为”列为禁止行为。
此外,合同在“投资决策与风险控制”部分也约定,管理人应设置独立的交易部,投资主办人下达的投资指令通过交易部实施。交易部接到投资主办人的投资指令后,根据有关规定对投资指令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确保投资指令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得到高效的执行。
但在实际的交易操作中,国泰君安资管对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的买入行为明显与合同条款要求相悖离。上海证监局在公告中指出,国泰君安资管作为国泰君安新利6号的资产管理人,投资决策和交易执行环节控制存在不足,未对投资标的进行充分研究,违反了相关监管规定,责令国泰君安资管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及时向上海证监局提交合规检查报告。
此处罚究竟有何影响,记者向国泰君安资管发送了采访函,但国泰君安资管方面不作回应。
上海一家上市券商的资管人士则表示,当前资管业务竞争加剧,为了保证业绩增长,一些资管公司存在业务扩张与人才储备不配套的情况,从而给业务操作的风控留下隐患。
高管动荡业绩受创
虽然国泰君安资管规模在同行业发展相对平稳,但其高管层近两年却变动不断。尤其是自年以来,国泰君安的高管经历了几番变动。
年7月,原国泰君安资管首席执行官章飚正式辞职,转投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的齐鲁证券(现更名为中泰证券),任资管公司总经理一职,追随他一同离开的还有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文卿及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李玉刚。
在章飚离职后,谢建杰被临时任命为国泰君安资管CEO。令人意外的是,谢建杰在上任不久之后也选择转投齐鲁证券,就职资管公司副总裁。
随着章飙、谢建杰相继离开,曾经国泰君安资管的“铁三角”仅剩董事长顾颉一人坚守。到年9月底,顾颉最终也选择了离开。
作为业内首批券商资产管理子公司,年国君资管的业务收入名列全行业第一。
从年三季度规模变动看,在掌舵人顾颉离职前后,国泰君安资管在业内的规模排名有所下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三季度,国泰君安资管规模增长亿元,增长规模排名第三,但总规模排名从第二降到第四。在顾颉离职时,国泰君安资管规模已超过亿。
国泰君安资管的管理层空缺现象直到年12月龚德雄赴任公司董事长才有所好转。不过,当年国泰君安资管交出的成绩单名次仍出现下滑,规模和收入排名均有所下降,所幸仍保住前五。
年年报显示,国泰君安资管总资产为29.9亿元,净资产为19.19亿元;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亿元,排名券商资管第四,其中,主动管理规模亿元,排名第三;国泰君安资管实现营业收入16.11亿元,净利润为4.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86%和44.56%。
今年5月,上海市证监局核准陶耿任职国泰君安资管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批复,至此,国泰君安资管的管理层动荡初步得到平息。
虽然高管层的动荡一度对公司业绩形成冲击,但从今年上半年的月报数据看,国泰君安资管正在恢复元气。根据上半年月报数据记者统计发现,截至6月30日,国泰君安资管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31亿元,占年全年营业收入的76.41%,合计净利润为5.22亿元,是去年全年净利润的1.22倍。
不过,国泰君安资管7月的月报数据并不尽人意,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数据显示,年7月国泰君安资管当月营业收入.01万元,同期净利润为.05万元,与6月份营收.50万元、净利润.85万元的业绩相比,显然相去甚远。事实上,7月份的营收和净利润业绩均创下了今年的新低。
此外,在经历了去年的下滑之后,国泰君安资管的管理规模排名仍未能再现昔日辉煌。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国泰君安资管总规模达亿元,在证券公司资管规模排名中位列第五,其中主动管理规模为亿元,行业排名仍维持在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国泰君安资管旗下的主动管理业务与被动管理业务的结构出现了变化。国泰君安资管总裁涂艳军在今年7月初也曾表示,年将继续把主动管理作为重要业务方向。
统计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国泰君安资管主动管理业务的占比从去年的29.56%上升到35.31%。同时,主动管理业务的规模增速也明显提升,上半年国泰君安资管的管理总规模同比增长了32.43%,而主动管理规模同比则增加了58.19%。
某中型券商资管的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几乎不需要成本和管理能力的通道业务曾经是券商资管的主力军,但随着资管新规出炉,通道业务受到诸多限制。为了调整业务结构,券商逐步将业务重心转向投行、主动管理型资产管理等传统资本中介业务。他强调,资管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需要经历的“阵痛”会对资管行业规模的持续增长形成压力。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