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曾追随孙中山,坚持反清革命斗争。孙中山逝世后,他参加了国民党右翼“西山会议派”。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以国民党元老身份,出任政府主席职务,采取超然态度,实行无为而治,很好地平衡了国民党内派系斗争,为蒋介石所推崇,令党内各派系信服。他身在虚位,有职无权,也没有军方背景,却在国民政府主席位置上干了12年之久,这在派系斗争复杂的国民党时期,可以说是个奇迹。

01

林森,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尚干乡凤港村,父母都是农民,自幼被过继给叔父林道炳,童年的家庭环境在当地算是不错的了。

林森受到的基础教育较好,先后在美国教会小学培元学校、美国教会八年制学校福州英华书院学习,不仅擅长国文,还擅长英文,具有较强的现代民主政治意识。

林森在爱情上的忠贞,可以说是世人的表率。他22岁那年,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福州与郑姓女子结婚。婚后,两人感情甜蜜,相敬如宾。不幸的是两年后,郑氏身患重病,林森请假回家悉心照料,但因医治无效,于年冬病故。

妻子的死对林森打击很大,他发誓一生不再娶,以表示对爱妻的永远怀念。他一生保持着独身,在他身居高位时也是如此。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林森出差公干时,随身携带一个手提箱,里面装着妻子的遗骨,走哪带哪,从不离身。这听起来让人有点毛骨悚然,其真实性也无从考证,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他对妻子的挚爱。

从人性角度看,纵情两性情爱生活的人太多,为了纯洁高尚的爱情,保持独身,终生不娶的人太少。当时的社会,男人有个三妻四妾算是正常行为,林森作为一个有权有势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让人佩服!

02

年,林森前往美洲主持中华革命党美洲支部党务工作,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国内反袁斗争募款。林森是个非常敬业的人,他奔走各方,筹集了大批捐款,仅向东京党部就汇款达万元。当时干革命工作,大都是出于个人志愿,没有薪金支持。

但他公私分明,廉洁自律,不贪不占,导致个人生活没有保障,连基本的吃住都是问题。为了维持生活,他空余时间去做家教,教授华侨子弟学习汉语,有时不得不靠出售雨花石赚钱来补贴生活。

孙中山知道这件事情后,曾向美洲支部一次性赠予林森生活费元。他手握巨款,在没有什么监督的情况下,能做到不贪不占,真是难能可贵。

林森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期间,他为人谨慎、做事低调,采取超然态度,实行无为而治,与各方势力均衡相处,巧妙地避免个各种矛盾纠纷。

他每天坚持早起,洗嗽完毕后,看会报纸,吃完早饭后休息片刻,就去国民政府上班。他的主要工作是接待国宾,出席仪式,代表最高当局慰问下属,象征性签署各类文件,从不揽权揽事。

03

在工作上,他一直坚持积极主动配合,如果汪精卫在公文报转过程中有拖延或遗漏,他每次都主动上门,主动配合签字,避免了很多矛盾纠纷,也很好地处理了“府院”之间的关系,没有出现像民国初年那样的“府院之争”。

这正是林森的高明之处,正是他的这种做法,很好地调和了蒋、汪、粤等多种派系间的矛盾,得到了各派系的认可,所以能连选连任国府主席达12年之久。

有人或许会说林森是老好人,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重大事情上,他却一点也不糊涂。西安事变发生后,林森代理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他坚决反对以何应钦为首的武力解决的主张,支持宋美龄坚持和平解决,并积极做好各派系的安抚工作,为蒋介石争取了更多支持。

所以,蒋介石从西安回来时,一下飞机,第一时间就是绕过别人与林森握手表示感谢。抗战爆发后,林森在党政军首脑联席会议上明确提出武力抵抗日本侵略。其实,在光绪二十一年,清廷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时,他在台湾就参加了抗日的军队,武力抵抗日本侵略,从那时算起,他坚持抗日斗争近50年。

年,林森决定拿出自己平生积蓄和国民政府发给他的“特别费”设立“林森奖学金”,资助留学欧美的学生。他没有后人,也不留钱财。晚年,他捐款修建了庐山山道,并在道理两旁设置不少石凳,在石凳上刻有“有姨太太的不许坐”的字样。这种有趣的文字是什么意思呢?是主张礼让姨太太坐,还是其他的意思?值得品味一番。

年5月,林森因车祸受伤,同年8月病逝。为纪念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将上海市一条路改名叫林森路(现在的淮海路),将福建省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后复名闽侯县)。

穿越时空的人格力量历久弥新,可佩可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