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家住六朝烟水间。这里是胖一和雪酱的探游日记,跟您分享诗词旅游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说到台湾,我的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的人是郑和。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宦官出生。因为聪慧,朱元璋将郑和赐给了朱棣。
郑和在燕王府期间,因为勤奋好学,为人谨慎,被朱棣选为了贴身侍卫。此后,在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并且建立了很多战功。
朱棣登上皇位后,赐“郑”姓于郑和,升迁为内官监太监。人称“三保太监”。
郑和后来还过继了长兄毛文铭的长子为嫡子,世袭锦衣千户侯,居住于在今天南京马府街。毗邻马府街的郑和公园,就是曾经马府的私家花园,旧称马家花园。
除了郑和公园,南京现存龙江宝船厂、静海寺、天妃宫便是与郑和下西洋有关。这几处,作为南京人文旅游博主,我虽然还未去过,但是曾经游历过阅江楼。
老实说,阅江楼是一座现代建筑,但是登上阅江楼欣赏滔滔江水,亦是一幅美妙的画面。明朝宋濂描述过这宏伟的画面“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在这座阅江楼内,便有郑和下西洋全图,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观之,心中波澜壮阔。
而郑和与台湾又有什么关系?郑和下西洋到过台湾吗?别急,随着我继续往下。
在郑和七次航海生涯中,他曾经也登上过台湾岛,见识过台湾人的生活状态。
传闻,当时,台湾土著人毫无文明可言,更别谈对明王朝的敬畏。郑和顿时心生厌恶,于是下令给台湾岛上的每一户人家赠送了一个铜铃铛。
这些铜铃铛,便是可以方便他们挂在脖子上。至圣先师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如果一个人,不学礼仪,没有礼仪,谈何为人?说的再难听一点,也更为契合这个故事的精髓,那便是没有礼仪,那岂不是与猪狗无区别。
我想,郑和的本意,大概带有教育和教训的成分在里面。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台湾土著竟然将铜铃铛当成宝贝,富裕的人竟然戴着不止一个,而且还争先相告,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说到这里,台湾土著,突然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去网上搜了搜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但都是比较零星。总得来说,图片黑白,照片中的人身穿少数民族服装,划船、纺织、打猎应有尽有。
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一部史诗级电影《赛德克巴莱》,从年日军占领台湾开始,一直到年雾社事件,莫那鲁道率领的赛德克族人与日军展开的殊死搏斗,一场民族之战,看得让我肾上腺飙升。
在往前追溯,明朝时期,台湾被荷兰人占领过,后来明朝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如此看来,我们祖国大陆与台湾岛,真的像一个亲生娘亲与在外流浪的孩子。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出生在南京的余光中,他曾写过一首诗《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小时候读书的年代,我只是浅显地喜欢这首诗朗朗上口,什么这头那头,什么外头里头,觉得比之乎者也的古诗词好记好背。如今再看一看这首诗,明明就是一个深处台湾的游子对于祖国母亲的思念。
再去搜一搜这首诗的背景,我恍然大悟。
原来余光中祖籍福建人,出生在南京,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年从大陆到了台湾,此后由于政治原因,大陆与台湾长时间隔绝。余光中一直未能回到大陆。长久的思乡之情,让他迸发出这首诗。
这一时期,《乡愁》仅仅是其中一首,而余光中在台湾的生活状态,还可以从其他诗作中窥见一二。
譬如《舟子的悲歌》,摘选最后一个段落如下
昨夜,月光在海上铺一条金路,
渡我的梦回到大陆,
在那淡淡的月光下,
我梦见脸色更淡的老母,
我发狂地跑上去,
一颗童心在腔里欢舞。
啊,何处是老母?
荒烟衰草丛里,
有新坟无数!
荒草坟墓,这幅画面,让我想起了苏轼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思念是一种很古怪的东西,它偶尔会侵袭而来,像决堤的江水,将诗人淹没。余光中与苏轼,同样在诗中思念故人。而苏轼寄托的是对妻子的感情,而余光中则是寄托对于祖国母亲的深切思念。
很是悲恸,诗人余光中于年去世,他也无法看到百度地图全民共建台湾省实景地图活动。
华春莹在推文中说,“百度地图显示,台北市共有山东饺子馆38家,山西面馆67家。味觉不会欺骗。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失散多年的孩子终将回家。”
山东饺子馆38家,山西面馆67家,这是我们目前发现的,还有未知的呢?南京咸水鸭,金陵鸭血粉丝与小笼包,南京雨花石,南京云锦,南京怕是也在台湾的哪个角落吧!
对了,可以确认的是,台湾有一条马路叫南京路,而南京有一处地方,名台湾名品城。
正如余光中诗云“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全民共建台湾省实景地图#
相关阅读
旅行原创诗词精选:南京济南之旅,趵突泉叹娥英,台城可笑梁武帝
跟着诗词逛南京:南朝颍陵在哪?萧绎徐妃半面妆,李商隐叹息赋诗
盛夏走街串巷如何游玩?诗意泉城,市井风味,边逛边吃,酣畅!
济南双忠祠,你听过吗?始于“戊寅之变”,如今看不到双忠泉模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