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5686247.html

本文转自:人民网

又是一年清明至。今年,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多了一份仪式感。

4月5日起,《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条例》(下称《条例》)将正式实施。作为全国首部保护具体烈士纪念设施的“点”上立法,《条例》为全国开展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立法探索给出了“南京方案”。

翻阅《条例》发现,“传承和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章节是整部《条例》条款设置最多、内容最丰富、亮点最鲜明的部分,其将南京在传承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中许多创新、成熟的做法,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化。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从年至年南京解放前夕,在这里牺牲的烈士数以万计。雨花英烈精神是什么?如何传承和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条例》文字的背后蕴藏着什么?人民网以三个故事带您走近这部《条例》。

舞蹈《雨花石的等待》剧照。受访对象供图

《雨花石的等待》编导冀晓春:

经过日日夜夜的磨合,这种精神仿佛已经长在她们身上

“宣传、党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以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为题材的文艺创作,打造文学、影视、戏剧、美术、音乐等文艺精品。”——《条例》第三章第三十一条

一束灯光、一张木椅、一封信件翘首以待;一块红纱、一身旗袍、一枚红星高高举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获奖作品《雨花石的等待》以革命历史故事“半个世纪的等待”为原型,把雨花英烈许包野和妻子叶雁苹的故事搬上了舞台。

“年,我与在中国歌剧舞剧院当导演的两位同学到雨花台采风,听了许包野和叶雁苹的故事,心里很受触动,就商量把这个故事用古典舞的形式搬上舞台。”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师冀晓春说。

“我当时带了一批大一新生,可塑性不错,就想着由这些女孩来担任群舞演员。”冀晓春介绍,这些十六七的女孩子,一开始感受不到故事里“舍小家爱大家”的精神。于是,冀晓春带领她们一次次到雨花台,为学生们讲述雨花英烈的故事。

从大一初次排练到大四完美演出,《雨花石的等待》经历了不断的打磨。“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她们几乎每天都泡在练功房里。”冀晓春发现,“经过日日夜夜的磨合,这种精神仿佛已经长在她们身上。只要她们一上台,每个人都是叶雁萍。”

冀晓春说,过去到雨花台只觉得它是一个烈士陵园,如今却有着深厚的感情。“年,参加‘荷花杯’比赛之前,我带着学生又来到雨花台。伴着舞蹈作品的背景音乐,我再次讲起许包野的故事,大家泪流满面。”冀晓春感慨,这帮孩子大学四年成熟了很多,进步很大,这要感谢雨花台,感谢许包野和叶雁苹。

据了解,年,《雨花石的等待》从全国部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第二名。

年迎建党百年时,丁芝秀老人带领少先队员唱《卢志英中队之歌》。雨花台区实验小学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高级研究员刘志勤:

在卢志英中队的经历是自己人生的“奠基石”“引路灯”

“鼓励少先队和共青团的基层组织争创以雨花英烈英名命名的荣誉。陵园管理机构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雨花英烈英名命名规范。以雨花英烈英名命名的少先队、共青团基层组织,应当崇尚、珍惜、维护命名荣誉。”——《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九条

在南京,以雨花英烈的名字命名少先队已有近70年历史。年,时任南京雨花台区中心小学六(1)中队辅导员的丁芝秀接手了一个纪律差、爱恶作剧的“问题班”。用什么办法把孩子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一次中队会上,丁芝秀朗诵了《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作者卢大容是雨花英烈卢志英的儿子。队员们纷纷提出要到雨花台祭扫烈士墓,可烈士究竟埋在雨花台哪里呢?队员们连续找了3天,终于在西峰找到了。

烈士的精神就这样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把孩子们的心都照亮了。他们主动写信给卢大容,表达自己继承烈士遗志努力学习的决心。半年后,这个全校出了名的乱班变成了先进班集体。南京团市委决定以卢志英的名字命名这个优秀中队,全国第一个“卢志英中队”就这样诞生了。

67年过去了,当年的雨花台区中心小学已经更名为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卢志英中队”却一届届地传了下来。不仅如此,这所小学先后创建了“孙津川中队”“何宝珍中队”等12支以雨花英烈命名的英雄中队。

英雄中队的经历,帮助一代代少先队员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第三届卢志英中队的中队长刘志勤用“奠基石”“引路灯”来形容那段经历。“雨花台在我们学校附近,在这里牺牲的卢志英烈士就像我们的亲人。丁芝秀老师在我们的人生启蒙期成立卢志英中队,让我们有了一个具体的学习楷模。在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方面,卢志英中队对我们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如今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担任高级研究员的刘志勤回忆,“我们不仅经常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衣做饭、参与社区卫生大扫除活动,还给当时的南京市长写信提建议。”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校务办主任张娅表示,“学校少先队工作紧紧依托雨花台,以‘学英雄、争创英雄中队’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把红色教育与中队成长结合起来,将英雄的英名写在队旗上,印在队员心坎中,使昔日的英雄成为队员崇敬、学习的榜样,更引导队员们将英雄的品行传承,在时代的发展中彰显着永恒的魅力。”

年,“小雨滴”志愿者参与雨花台红色寻访,看望吴振鹏烈士女儿。受访对象供图

“小雨滴”志愿者李歆:

从最初的好奇到内化为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责任

“陵园管理机构应当邀请雨花英烈亲属、青少年学生、共建单位代表、专家学者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讲解、流动宣讲、文艺展演、线上展示等活动,宣传和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条例》第三章第三十条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小雨滴”志愿服务队是在雨花台从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的统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年,当时的“小雨滴”仅仅是南京农业大学成立的一支雨花台志愿讲解队。

成立16年来,“小雨滴”志愿服务队肩负着传播雨花英烈精神的重要使命。南京农业大学的李歆是其中的一员。从年加入志愿服务队,6年间,她从一名本科生成长为学校辅导员,如今又在母校读研究生,身份在变,志愿服务工作则一直在坚持。

谈及自己的第一次志愿服务,李歆记忆犹新:“年,我第一次在雨花台纪念馆里义务讲解英烈故事。讲解结束后,我以为游客都会离开,但令我诧异的是,他们不约而同地站在那儿给我鼓掌,说小姑娘讲得真好。”

年6月,李歆还带领南农“小雨滴”一起去四川寻访一位烈士亲属。88岁高龄的王奶奶是吴振鹏烈士的女儿,退休后在乐山市关工委“雨花英烈亲属宣讲团”担任宣讲员。“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烈士亲属,王奶奶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让我感觉像是面对一部活着的历史。”李歆感慨,到场的亲身聆听让自己备受震撼,与王奶奶的交谈像是上了一节深刻而又真实的党课。

从第一次获得认可时略显羞涩的“小雨滴”志愿者,到现在带领“小雨滴”活跃志愿一线的指导老师,李歆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如果说最开始是对于志愿服务的一种好奇,加入组织后,更多的内化为对于红色文化传承的责任。”李歆坦言。

年,李歆成为学校理学院的一位辅导员,她时常带领学生们开展各类红色文化活动。在她看来,对于大学生而言,志愿服务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让学生变得更有责任感,“红色文化能坚定他们内心的选择,给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在立法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雨花台是个宝藏。我们希望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强化烈士陵园的保护,提升传承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成效,让雨花台烈士陵园成为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一张最具代表性的名片,让雨花英烈的事迹和精神一代代传下去。”南京市人大法制(工)委立法处一级主任科员尚世钰如是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