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福娃诞生时,大众很是高兴,心想中国吉祥物终于起步了,可没想到,它居然成了终点。
大名鼎鼎之福娃
12年后,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莲莲”、“宸宸”闪亮登场。这仨家伙一露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居然是:福娃们集体穿上了盔甲?再看,隐约有熊猫盼盼的DNA?瞄了眼名字,又是叠字!可好像没记住…还有颜色,很接近小朋友的闪光牙胶音乐棒…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莲莲”、“宸宸”
为避免基于个人趣味的差异可能产生的误解,多找了些案例比较。结果发现,近几十年诞生于我国的诸多吉祥物基本都是:看不懂、难喜欢、长一样、记不住。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吉祥物有吉祥物的桎梏。
叠名迷恋
不知为何,设计师们在吉祥物的命名上思路出奇的一致。曾有人做过统计,中国有93.7%的吉祥物名字是叠字:乐乐、贝贝、欢欢、青青、春春、健健、康康…殊途同归之命名,让人忍不住地唏嘘。
传统记忆里,叠字常用于小名或昵称,有可爱或萌萌哒之感。但吉祥物的属性难道就仅限于此?不是应该有不同特点吗?难道只有叠名,才能把形态各异性别不明的吉祥物们的年龄控制在6岁上下?可关键是,受众不只有6岁孩子!
而且,这些叠名的诞生往往也过于直白。如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吉祥物叫“南南、宁宁”,寓意主办地“南宁”;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吉祥物叫“丹丹”,源自牡丹花。通俗易懂的诉求没错,但并不等同低龄化或幼稚处理。
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吉祥物“南南、宁宁”
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吉祥物“丹丹”
还有“名字不够,寓意来凑”的,如首届石家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吉祥物“游游”“真真”“定定”,合起来是“游真定”,官方释义是:“真真”和“定定”取自正定古城“真定”;“游游”一是寓意“旅游和乐”,二是寓意“游”字在石家庄历史上的特殊性。“真真”和“定定”造型一古一今,寓意正定的古今神韵。
首届石家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吉祥物“游游”“真真”“定定”
傻傻分不清
几乎没啥辨识度的吉祥物们放在哪里似乎都挺合适。
它们大多是头身比1:2、拥有闪亮大眼睛、小嘴巴、圆坨坨的大头娃娃,头上布满各种装饰,咧开嘴笑哈哈。真奇怪,明明诞生于不同设计师之手,它们如何能彻底摆脱地域束缚与文化差异呈现类似的一种“面貌”?
无论原型多可爱,一旦成为吉祥物,它们就都化身为形象工程,一身正气。而且,对吉祥物的选择,全国的设计师们也有类似偏好,喜欢用熊猫、猴子等动物。如“亚洲运动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中国第9届残疾人运动会”“年成都世警会”“国际市民奥运会”等吉祥物都是熊猫,连福娃也是。至于“为什么”,公众较普遍的认识是:“因为这样的设计最安全、最保险,无论是对设计师还是决策者来说。”
多多益善
中国吉祥物还有“贪大求多”的特色。
如年北京奥运会是奥运史上吉祥物最多的一届,福娃系列共五个: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名字组成了“北京欢迎你”的谐音;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也是历届亚运会中数量最多的一届: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了“祥和如意乐洋洋”的寓意;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四个吉祥物取自“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四个吉祥物: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
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
国人多喜多子多孙、合家团圆、人多好办事,强调集体感大于个人存在性,这些特点在吉祥物上体现倒也合情合理。只是从衍生品角度而言,一买就需全套,成本有些高。
不同“理解”
每次看到官方给出的解释后,我都会觉得自己像傻子:原来它们都有如此深刻广泛深奥与睿智的涵义啊!
冰墩墩
雪容融
如年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官方诠释:“冰墩墩”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雪容融”则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现实:矮墩墩、憨厚厚的熊猫是被冻住了迈不动腿吗?
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
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音:lèlè乐乐)的官方释义:灵感来自南京有名的特产雨花石,名字中的“砳”指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象征劈山开路。“砳砳”象征着南京青奥会将在青年奥林匹克运动的探索中奋勇前行。
现实:有种莫名其妙的丑,还出现了各种绰号:二胡卵子、五彩腰子、变异豌豆袜子精、彩色胶囊……
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吉祥物“津娃”
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吉祥物“津娃”的官方释义:津娃脚穿虎头鞋,手持红色绸带,做出跳跃的动作,传递出运动的概念,同时寓意虎虎生威、红红火火,映衬出团结奋进、欢乐祥和的景象。
现实:虽有些土,图还能接受,但用草做出的造型简直惨不忍睹。
色与型之迷
吉祥物在配色方面令人惊叹的统一标准同样让人迷惑。
大江南北的吉祥物都如它们的名字般,极好地展现了同宗同源的基因。每个吉祥物的配色都饱含了设计师在配色领域的深度历练,蕴含了鲜为人知的大智慧。在莫名审美的指导下,吉祥物们在五彩斑斓中肆意徜徉。
此外,仅呆萌站立也已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审美,只有动感才符合当下生活的主基调。于是中国几乎所有的吉祥物都不出意外地“跑”了起来。而且不管是什么设计元素,是植物还是动物,火焰还是云彩,吉祥物的造型约定俗成永远都是张开双臂在奔跑。
热情虽然需要,但好像不是所有吉祥物都应该如此吧。
失控与反转
本质而言,吉祥物不是一个简单的“物”,它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以IP为起点,产品、品牌、渠道、用户等商业元素与IP连接形成场景化的解决方案,赋予商业化,同时IP价值不断沉淀并形成新的商业反哺,闭合循环产业链运作。
目前,越来越多的吉祥物进入社会,却常常出现“失控”状况,公众对吉祥物的“吐槽”相当多。对此,有人义正言辞地指出:有本事你去设计啊!不会设计就不要瞎BB。
这是一个比较要命的态度。
难道不会写作就没有资格评论一本书?不会做饭就不能评价一道菜?同道,如果大众都没有设计的能力,那除了设计师圈,就没人可以评论一件作品吗?
当然不是。评论之所以应该存在并值得提倡,就因为它提供的是开放的讨论环境,在不涉及道德绑架、人身伤害、恶意攻击等有目的性的操作外,正常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错。审美也的确没有统一标准,如我喜欢的说不定就是你讨厌的,但其实也没必要一定要谁接受谁,正常表达并给出理由,能接受,都开心,不能接受,也没什么。
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康康3D版
犹记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康康3D版公布时掀起的惊涛骇浪,大众几乎是一致惊呼:“丑哭了”“可能是我没美感,理解不了人家中了毒的猕猴桃,成了精的红绿灯”……其实“康康”最初的水墨版还挺可爱,可3D版处理过于低劣,更糟糕的是原作者韩美林表示从来没有看过3D设计方案。
其实,能在公众中产生发酵好过默默无闻,吐槽也是公众参与的二次创作,表面有损吉祥物形象,实际却为吉祥物在公众中带来更多生机。这方面的典型则是“砳砳”,一开始被质疑和嫌弃,后来却产生反转,其“蠢萌”外表和憨傻动作大受好评,可谓“丑得惊天动地,永远活在表情包里”。
本质而言,丑或美其实不是关键。这个年代,无趣才最可怕。
原文来源于艺术头条AP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