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国宝》系列丛书全6册

国宝访谈,蕴涵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

6本全彩印手绘漫画,童言童语萌翻你

6大名馆一口气逛完:

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

40件稀世国宝前世今生大公布

0压力的幽默解说风格

不失严谨的考证

4格漫画脑洞大开,国宝变活宝

+道趣味文物闯关题

成为中国考古界的明日之星

如果展馆内的国宝突然“开口跟你聊天”,像个段子手一样向你讲述千年前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我想你一定喜欢听!!

如果真有这种事,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既然今年的“博物馆日”主会场在湖南,那我们就有请马王堆出土的直裾素纱襌衣来做个示范吧!

直裾素纱襌衣

就是我,最靓的仔!该我上场表演了!~

素纱襌衣是西汉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也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

因为惊艳于古人的丝织技术,专家们准备仿制一件现代版的素纱襌衣。

没想到,

坐拥高科技的现代人,

仿制失败了。

专家们吭哧吭哧忙活了好几个月,

终于做出来一件,一上称,

这件作品严重超重!

专家们通过药物控制蚕宝宝的生长,

最终得到了现代最细的蚕丝。

新做的素纱襌衣,

无论从款式还是制造工艺上看,

都跟汉代的没有多大差别。

但是在重量上

还是比西汉的素纱襌衣重了0.5克。

那么,素纱襌衣又薄又轻,

显然不是为了御寒,

那是穿在哪里呢?

多数学者认为,

素纱襌衣可能是

罩在锦绣华服的外面,

一方面可以增添华丽感,

另一方面又可以产生朦胧美;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素纱襌衣可能是

作为内衣来穿的。

这不都是现在流行的穿法吗?

果然时尚都是几千年前的人玩剩下的啊!

这件举世无双素纱襌衣的主人,

叫“辛追夫人”,

她在地下沉睡了2多年,

考古学家发现她时,

她全身包裹着20层丝绸衣服,

半身浸泡在略呈红色的溶液里。

以上内容选自《漫话国宝》一书,希望大家喜欢!

博物馆里的宝贝那么多

那有哪些文物在书里C位出道呢?

1《漫话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

2《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3《漫话国宝·河南博物院》

4《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

5《漫话国宝·南京博物院》

6《漫话国宝·湖南省博物馆》

4格漫画脑洞大开

幽默解说风格让孩子爱上国宝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红山玉龙”为例,怎样向孩子描述它的外形特征呢?

“红山玉龙”长得像英文字母C,除此之外,它还有哪些小特征呢?

玉龙大哥想要拥有一头飘逸的长发,于是它去了理发店,请理发师给它吹了个酷炫的造型。

看,这就是“红山玉龙”头上那缕翘着的毛。

“红山玉龙”的身上有一个小窟窿,它受伤了吗?要不你自己问问它?

看,这就是“红山玉龙”身上的那个孔!

这样一来,“红山玉龙”的外貌特征就深深刻在孩子心里了!

名人眼中的《漫话国宝》

阅读培根,博物铸魂。这套轻松快活的《漫话国宝》丛书是对国宝典藏的活化,它带领小朋友们游历中华大地,亲近万千国宝,体味中华灿烂悠久的物质文明,用国宝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启迪童年、陶冶情操、温润心灵。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

“博物馆式教育”是最好的沉浸式教育。这套《漫话国宝》丛书仿佛能带着孩子们走进中国“国宝大观园”,特别是每件国宝典藏都以手绘漫画方式来呈现,既独特又适合小读者们轻松了解历史传奇,还可以在有趣的阅读过程中帮助孩子们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超赞!

——中西合璧育儿专家、父母堂创始人、美育图书作者、法国五大国宝级博物馆制作的《改变一生的博物馆之旅》特约专家主持妈咪Jane黄静洁

杜莹/编著,朝画夕食/绘,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年出版。现已出版《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

懂世界的父母都会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旅行!

带着好奇心和知识储备踏上旅途

才是看世界、长见识的正确打开方式

趣味形式+幽默画风+丰富内容

一套专门讲给孩子的地理科普书!!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见过世面的孩子未来的人生格局会很不同——见过世面的孩子,独立、自信、包容,落落大方、遇事不惊,待人接物有温度,内心坚定有态度。

因此一到假期很多家长就会马不停蹄地带孩子去看世界、开眼界,从国内亲子游,到境外游学、夏令营……旅行费用,已经继择校费用、兴趣班费用之后,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钱杀手。可究竟收获了多少,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不止是孩子,很多大人去旅行,也基本上是走马观花。让他们评价一下旅游地,他们也只会说:风景很好,食物也挺好吃的,然后就说不出什么了。

见到了,不等于长了见识。

其实我们都搞错了顺序:要先有看世界的基本能力,才能有看世界的意义。只有肚子里有知识储备,才能在看到异域的文化、风景时,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领悟到不同的人生真谛。读万卷书,也真的要排在行万里路之前!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套专为孩子打造的地理科普书——《带着问题去旅行》(全10册),中国、世界各5册,还附赠中国、世界两张大地图。

我捧到手的时候,真觉得相见恨晚。作为市面上难得一见的专门写给孩子的地理科普书,有了它,即使孩子足不出户,也能读懂全世界,真心觉得应该早点给娃读。

《地图里的世界:带着问题去旅行》(5册),以洲为界,分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南北极5册。每本大概讲述11个国家。

《地图里的中国:带着问题去旅行》(5册),以中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5册,每册6—7个省级单位。

这套书教给家长与小读者,一种最新鲜最有意义的旅行方式——地图+问题+旅行,让出发的孩子带着好奇心去探索你们去往的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每一处地点。

不像常见那种散点图注式的地理科普书,《带着问题去旅行》的知识点讲解形式十分新颖:地图+照片墙+问题墙。

比如,在去江苏旅游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孩子把地图和书对照来看。首先摊开地图,对照书中的介绍,找到江苏在地图上的位置,了解它的基本概况,包括简称、省会、面积、代表建筑特产等。

接着,孩子在书里的“照片墙”板块了解到,苏州有著名的苏州园林、苏绣,南京有中山陵、漂亮的雨花石,去江苏必须要听一听昆曲,尝一尝蟹黄汤包,品一品碧螺春……

与此同时,孩子还会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产生一些疑问:南京为什么有很多雨花石?南京在古代为什么叫“金陵”?苏州为什么有“园林之城”的美名?……“问题墙”贴出这些典型问题并解答,从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进而带着兴趣和问题去实地探索证实。

除了这些基本形式,还设置了“特别的我”板块,着重对某一地区的特色进行重点介绍。

这样的形式,更加直观有趣。出发之前先定位,找到最感兴趣的点,由点及面深入阅读;出发之后去寻找、去发现,眼前的世界与书里的世界到底有什么不同。只有这样,带着地图、带着好奇心去旅行,读书与旅行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书中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自然奇景、文明古迹、旅游胜地、地标建筑、民俗习惯、文化特产、各色美食、珍惜物种………….无所不包,拓宽了孩子的多学科知识面,也让知识更有体系了!

比如天津的地名是怎么来的,相信很多天津人都不知道呢??

河南为什么简称“豫”?原来是人牵象之地的意思,这也是象形字“豫”的起源。??

生活在遥远的拉丁美洲的秘鲁人和中国人竟然是老乡?!??

法国人为什么不装空调???

还有对知识的专题总结,如“漫游中国古都”、“中国河流之最”、“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等。??

看完了这套书,再带着孩子去旅游,当地的历史典故、传说和文化风俗,娃说不定都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了~

每到寒暑假老师总是留作业,让孩子把假期去哪儿玩写成游记。很多孩子没话说,憋半天只能憋出一篇流水账。可是有了这套书作为游记参考,思路马上就清晰多了。各种趣味知识和典故信手拈来,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山西人为啥爱吃醋、秦始皇陵为什么没有被盗、福建为什么有很多土楼……写出来的游记绝对内容饱满流畅。

书中的配图也是十分Q萌可爱,就像看卡通漫画一样,特别符合孩子的口味。

北极熊邀请企鹅来北极玩耍,因为这里更“暖和”一些??

原来狗不理包子的得名是因为开包子店的“狗子”生意太火不理人,这下秒懂了~??

这些新颖有趣的形式,完全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哪怕是四五岁的孩子也能在家长陪同下看得津津有味,小学阶段更可以作为绝佳的课外延伸书籍,特别实用。

全书还有著名主播配音朗诵和讲解(扫封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