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石:弃医从戎救国难芦荡烽火耀忠魂
任天石(-),江苏常熟人。出生于中医世家,抗战爆发后弃医从戎,组建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任副大队长、大队长。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常熟县委书记、中共苏中第六地委委员兼苏中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十地委常委兼社会部部长等职,年1月因华中十地委遭破坏在上海被捕后押至南京,年牺牲。
“程书记派人来送信,伤员今夜到镇中。封锁线上来接应,须防巡逻的鬼子兵。”这是脍炙人口的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开场,阿庆嫂的第一句唱词。唱词中提到的这位“程书记”,在剧中是巧扮郎中前来接头的中共常熟县委书记程谦明,这个角色的创作原型之一,就是抗战时期活跃在苏常太地区的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司令、曾任中共常熟县委书记的任天石。
任天石出生于常熟梅李镇塘桥一个中医世家。年8月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返乡挂牌行医。抗战初期,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下,各地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觉醒。国难当头,任天石痛切地感受到仅仅做个好医生是不够的,毅然决定弃医从戎,矢志抗日。他对弟弟说:“做个医生,只能救命;若要救民,必须救国。”
年11月,常熟沦陷,任天石带着全家人逃难,次年2月才返回故里。他倾尽积蓄、变卖所有家产,收购国民党军队丢弃的武器弹药,组织了一支四五十人的敌后抗日武装力量。在这支队伍的基础上,年8月,由中共常熟县委直接领导的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正式组建,任天石先后任“民抗”副大队长、大队长,并在一年后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民抗”队伍刚成立时,给养非常困难,任天石带头下河捕螺蛳、捉鱼虾,吃大锅饭、睡稻草铺,和战友共苦。年5月,“民抗”与东进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在常熟会师,先后拔除了东部地区的10个日伪据点。在作战中,任天石总是冲在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还运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救护伤病员,在驻地为群众看病开药。在他的领导下,部队很快与当地百姓建立了亲密无间的“鱼水情”。
年8月,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党组织决定由任天石代表中共苏中第六地委全权领导苏常太工作,他迅即组建苏常太警卫团,率部攻打伪军据点、收复失地。年9月,任天石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十地委常委兼社会部部长。年1月,因地委机关遭破坏,他不幸被捕,并于该年5月被押解到南京。
身陷囹圄的任天石,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和不屈气节。年,他被反动派秘密杀害,时年仅35岁。直到今天,常熟地区还流传着他领导民众深入敌后英勇抗战的故事,人民永远怀念这位在芦苇荡中坚持抗战、与反动势力做坚决斗争,直至献出生命的“民抗”司令。
『红色接力·征文选登』
一位医者,一名战士
你,立志从医。在那动荡的年月里,侵略者的铁蹄一次次践踏中华大地,早己震撼了你的心灵。在华夏大地上,许许多多像你一样的人,高举反抗的旗帜,呐喊与愤怒,伴着血与泪。
你,提着手中的医药箱。一次次的治病医贫,你忙于救治一个又一个痛苦的生灵。听着满屋的哀声,你痛恨医病无用。面对侵略者步步紧逼的铁蹄,你终于痛下从戎的决心。
你,战士任天石,走出了一方诊室,撑着小船,穿行于芦苇荡之间。战火在你身旁咆哮着,你带着装备残缺的部队,枪声打响在芦湾和田野里。一种信念在支撑着你,这信念是枪林弹雨所不能动摇的。
你,不幸身陷狱中,即将度过你生命的最后岁月。历经战火的你,面对敌人的威胁,或许只是淡然一笑。那支由你缔造的敌后抗战队伍,已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百炼成钢。
今天,距离你牺牲已有73年。但你的精神不会消失,你的故事早已编成戏剧,在舞台上经久不衰,代代传唱。你的名字,也早已铭刻在雨花台,就像天生的雨花石一般,熠熠生辉,永恒闪光。
作者:沙沛鸿
指导老师:朱红艳
继承先烈精神做好人生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每个人都有一份与他人不同的人生答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答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答卷。令我印象深刻的雨花英烈任天石,他的答卷是:“我始终会像信笺一样洁白。”
年,任天石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回乡挂牌行医。每当遇到家境贫寒的病人,哪怕不收诊金他也要医治。抗战爆发后,任天石弃医从戎,在家乡组织了一支抗日武装力量。他曾经说过:“做个医生,只能救命;若要救民,必须救国。”
在雨花台牺牲的烈士们,大多正值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其中不少人都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但他们为了民族解放责无旁贷,为了人民幸福在所不辞,为了国家利益赴汤蹈火。信仰在他们心中无比神圣,祖国与人民在他们眼中高于一切。
你们,前行的先烈们是照亮我们前路的灯塔,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号角。你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蒋雨彤南京市五老村小学五(5)班
指导老师:宋华玲
(组稿:乔淳智利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