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晶记者熊艳
国庆长假,去哪里?杭州博物馆可以列为一站。
今天,杭州博物馆翰墨丹青展厅最新展览“赏石记——馆藏赏石题材书画展”正式开幕,本次展览选取杭州博物馆藏明清时期文人雅客赏石题材书画等38件,其中22件为首次展出,皆系珍贵文物,分为“补边缀景之石”、“以石为主的创作”、“叠山置石与案头清玩”三个部分,囊括明代陈洪绶、高阳、米万钟及清代陈鸿寿、赵之谦、蒲华、吴昌硕等重要画家。其中明米万钟《奇石图轴》、清李山《顽石图轴》等都是首次亮相。
米芾(-),初名黻(fú),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为“宋四家”。
《宋史·米芾传》记载“米元章守濡须(今安徽无为)日,闻有怪石在河壖,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遮命设席拜于庭下日‘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言者以为罪,坐是罢。”说的是,米芾爱石痴迷至极,因为拜石丢了官却无悔,反而自写《拜石图》,倾诉得意之情。
赏石,顾名思义是以天然的岩石作为审美对象,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唐宋以来,文人士大夫阶层尤其钟爱赏石,痴狂如米芾者虽然是个别,但藏石成癖、以石入画、咏石明志者绝不在少数。
文人赏石、玩石,注重文房小型雅石的藏玩,既欣赏奇、美之佳石,也收藏怪、丑之顽石。在品评中总结出了奇石客观具备的诸多美感,如太湖石的瘦、漏、透、皱,雨花石的温润莹澈,更赋予奇石以文人情慷或文化意味,以石抒情,以石喻人。故出自文人画家笔下的奇石,往往有怪丑之形象,隐喻之内涵,人格之象征,并多写意之法、书法之趣和主观之情。
“结交尽奇石”
明
米万钟奇石图轴(二级)
纵:.3cm,横:45.2cm
米万钟(-年),字仲诏,号友石,又号海淀渔长、石隐庵居士,米芾后裔。明万历二十三年(年)进士,后任江西按察使,仕至太仆少卿。米万钟是米芾后裔,也爱石成癖,自称“石隐”,取号“友石”,京师所造三座园墅“湛园”、“勺园”、“漫园”,均以奇峰怪石取胜。现存北京中山公园的“青云片”和颐和园中的“青芝岫”都曾是米万钟的收藏。
这件《奇石图轴》写奇峰峥嵘,气象深峻,状尖峻硬实,墨色变化多端。运用书法之笔法,随手拈来,自成一格,是米万钟的重要画石作品。
“看不见画史的吴中写生名手”
明|秦汝恒山石花鸟卷(二级)
纵:32cm,横:cm
秦汝恒,生卒年不详,字中行。江苏苏州人。工花鸟,晚归老横塘。此卷画风近周之冕,墨色佳妙。明清之际,苏州出现书画作坊,专门制造名人书画,在婚丧庆寿诸事中致送,有“苏州片”之称。秦汝恒或许为其绘制者之一。
“笔墨与实境相和”
明
张復山水册(二级)
纵:30.8cm,横:41.5cm
张复,字元春,号苓石、中条山人,江苏太仓人。隆万间画师,幼从钱榖学山水画。晚年自成一家。人物以沈周为宗,工致则过之,为吴门画派名手之一。这件山水册创作于天启二年(年),共七开,皆为山水人物小品,其中有拜石一开,描绘米芾拜石故事。据《梁溪漫志》记载,米芾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便命令衙役将它移进州府衙内,米芾见到此石后,大为惊奇,竟得意忘形,跪拜于地,口称:“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十竹斋书画谱》中的原作真迹”
明|高阳四季长春图卷(一级)
纵:30cm,横:cm
高阳,生卒年不详,字秋甫,浙江宁波人,善花鸟,画奇石尤精,太湖石、英石、蜡石皆能画得惟妙惟肖。此卷绘于崇祯五年(年),著名的《十竹斋书画谱》于笠年付梓,其中卷四《石谱》,谱中二十幅画作皆出自高阳。两相比较,《画谱》中许多作品的面貌与此卷如出一辙。
“三百年无此笔墨”
明|陈洪绶 竹石图轴(二级)
纵:53.4cm,横:25cm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省诸暨市)人。此件写意小品,用笔随意劲率,构图疏而不散。竹与石浓淡鲜明,相映成趣。
“指画丹青趣无穷”
清|李山顽石图轴(二级)
纵:.7cm,横:49.8cm
李山,初名光奎,字一桂,号顽石,别号顽仙、顽石道人等。工画山水人物,擅画翎毛走兽、蔬果花卉,兼涉游鱼草虫。作为李山的画石之作,构图简洁,留白占有画面较大的比例,石头以淡墨染就,墨色运化无痕,展现出太湖石的天然状态。
“吴缶庐早期绘画的巨幛佳品”
清|吴昌硕兰石图轴(二级)
纵:.3cm,横:34.1cm
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浙江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人。此件吴昌硕创作的兰石图,创作于年。写山石之上,幽兰丛生。山石的苍润,和错杂繁芜的兰叶形成强烈的对比,既展现出浓厚的金石风,也表现出野逸趣味。
9月30日上午10:00,在展览序厅,将开启一场古画名人cos秀。合着悠扬的古筝弹奏,真人沉浸式表演古画中的情节,让我们透过书香纸卷,穿越星辰风霜,共同寻访古人赏石之雅趣。
苏轼喜得雪浪石
宋代著名诗人、书画家苏轼,是一位嗜石成癖者,他收藏了许多奇石,并多有咏石诗文,在贬知定州时曾得一方奇石,该石黑质白脉,纹路犹如石间奔流、浪花飞溅,遂名“雪浪石”。为收藏雪浪石,苏轼特地从曲阳恒山运来汉白玉,雕琢成用于置石的芙蓉盆,并在盆唇之上刻铭。
米芾拜石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一生博雅好石,精于鉴赏。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记载了一则“米芾拜石”的趣闻:“(米芾)知无为军,初入州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闻而论之,朝廷亦传以为笑。”“米芾拜石”后来也成为历代大家钟爱的绘画母题,直至现代画家如齐白石等人仍在继续创作。
米万钟题名赏石
明代米万钟是米芾后裔,也爱石成癖,自称“结交尽奇石”,一生游历四方,收藏了大量奇石怪石,他收藏的雨花石驻满了大大小小的器皿,公务之余,常于“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每请人观赏这些奇石,必“焚香拭几,请宴示客”,以为爱石之趣。
常设活动
金石之交——以石寄情
精选六件书画作品,包括北宋苏轼《木石图》、明陈洪绶竹石图轴、明米万钟奇石图、明高阳四季长春图、明张復山水册米芾拜石、李山顽石图定制文创印章,观众可自行在展览尾厅处盖章留念,还可用于装饰手帐、纪念册等。
主题活动
我是小拓工——DIY简易印章,模拟拓片工艺
金石拓片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六朝,最早用来拓汉魏石经及秦刻石。唐代以后盛行,宋初用以拓古器文字。到了清代晚期,随着金石学研究的盛行,墨拓的应用更为广泛。“我是小拓工”——DIY简易印章活动,模拟拓片工艺,一起来感受和传承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
石头变形记——石头涂鸦小盆景
石头千姿百态,各具魅力,更蕴涵着独特的民族气质和精神,赏石、藏石可颐情养性、启迪心灵。石头彩绘将自然造物与主观想象创造结合,一个石头涂鸦小盆景,扮靓你的窗前和桌边。
展览名称——
赏石记——馆藏赏石题材书画展
展览时间——
.9.30-.3.27
展览地点——
杭州市上城区粮道山2号
杭州博物馆/北馆/二楼/翰墨丹青展厅
编辑杨俏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