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地处富庶的江南,物产丰富自不必说。如果你问南京朋友家乡有什么特产,他们会脱口而出:盐水鸭、鸭血粉丝汤、桂花糕、雨花茶、鸭油酥烧饼等等;如果是不能吃的特产,他们可能会想到南京云锦、雨花石、金陵折扇,最后再追加一项——苏果超市。

在南京,遍地都是苏果的招牌,大的是超市,小的是便利店。90后的南京土著,可能人生第一次逛城市就是苏果。只要是南京人,就一定在苏果消费过。

石头城里无处不在的苏果

南京人习以为常的一天,可能是这样:早晨在楼下苏果便利买两个肉包子当早餐;中午拿出昨天在苏果超市买的熟食下饭;晚上发现家里生活用品用完了,就去两条街外的苏果超市买。苏果提供的除了方便,还有实惠:1.5元一个的肉包、梅干菜包多少年都没涨价;时不时上架的特价鸡蛋、大米,引得大爷大妈们排队疯抢;每逢春节,都会有低折扣的年货大甩卖……

一句“苏果无假货,件件请放心”既不押韵也不朗朗上口,却因铺天盖地,成为石头城里最洗脑的广告语。在南京,几乎每个社区都有一个苏果便利,隔不了几条街就有一家苏果超市,闹市地段则有一家苏果大卖场。据南京网友说,苏果的目标是每个南京人家门口都要有一个苏果。

在沃尔玛进驻南京之前,甚至有南京人认为“苏果”就等于超市,结果到外地上大学或旅游时想找超市,才发现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苏果。除了门店,“苏果卡”也曾是南京人生活的一部分。90年代到年初,单位效益好不好体现在过年发什么,别的地方发米面油或生活用品,南京的很多公司单位都是发苏果卡,发卡的面值决定了员工的面子,也让外人看到这家单位的实力。

苏果是如何“占领”南京的?

或许有人觉得奇怪了,南京堂堂一个省会城市、特大城市,怎么市场上就只有一个苏果呢?反观同量级的省会城市,都是各种品牌的超市、便利店遍地开花,哪怕沃尔玛这样世界性连锁超市也做不到一家独大。

苏果的发展,有天时地利的因素。9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已经过了最初的萌芽阶段,发展得如火如荼,江苏省各级政府曾通过政策推动零售业发展。江苏省果品公司抓紧时机转型,于年在省会南京创办了第一家苏果超市。因为是本土企业,在货品供应链上本来就有优势,再加上当时少有竞争对手,市场需求也大,苏果超市的扩张如雨后春笋。仅用三年的时间,苏果就开了多家超市和便利店,成为南京超市零售业“老大”。

后来苏果还试着把分店开到常州、泰州等地,但并没有做到如南京一样迅速占领市场,所以直到如今,南京仍是苏果的大本营。而公私企业一度流行给员工发购物卡优惠券,苏果又趁机进行了大规模的营销。苏果与南京大多数企业都有合作,发行购物卡,普及到几乎南京人手一张苏果卡的地步。

后来给员工发购物卡当福利的公司越来越少了,苏果卡也风头不在,但用苏果卡当钱花,曾是一代南京人的记忆。

受到大品牌冲击,苏果何去何从?

不过时至今日,苏果早过了如日中天的时候。且不说沃尔玛、全家、7天等品牌的进军冲击了市场,当了那么多年“老大”,苏果自身也是问题重重。首先是便利店,全家、等成熟品牌在价格、装修、服务、货品质量上全面碾压苏果,过去南京市民只是没有选择才在苏果消费,现在对比下来,有南京网友表示苏果更像个挂着便利店牌子的小卖部,环境、卫生、服务方面全不尽如人意。

其次是超市和大卖场,便利店转型还相对容易,如今苏果已成立了子品牌“好的”,改变了过去的粗放式管理。但超市就很难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了,毕竟像沃尔玛这种全球巨头,从货品采购到销售再到售后服务都已非常成熟,苏果的优势只有本土品牌和历史更长。长期的市场优势使苏果不注重提供服务,甚至犯过标牌价格和结账价格不一致的低级错误,让顾客觉得体验很差。

提出这么多问题,但南京人并不希望苏果没落甚至退出市场,毕竟家门口的苏果,确实为忙碌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不满意是事实,希望它能解决问题变得更好也是真心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