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未来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南京六合人,说句实话,我对雨花石其实是没啥兴趣的。也许和久在桂林的人对秀美的桂林山水已经麻木了差不多吧?
打小起,我就听惯了各种各样的雨花石故事,见惯了各式各样的色彩或浓烈或淡雅的雨花石。各种的象形会意,有的像飞禽走兽,有的像远山泼墨。也许就是看多了,审美疲劳?遇到有人问我:“你是南京人?你们那雨花石非常漂亮哎!”我只会波澜不惊地回复:“嗯,是挺好的。”
对雨花石的转变,居然是因化石而起~~
宝宝七岁之前,每次回六合都会去河边玩,岸边堆着好多石头,大约近百米。作为雨花石的主产地之一,六合一直都是向周边城市乃至全国供应雨花石。
那时候,我经常带着娃捡点色泽鲜艳的把玩。虽然不是很喜欢,但也算带着娃进行户外体验,接触自然。虽然自己对象形石没啥兴趣,但是拽着娃还是可以大惊小怪、母子同乐一下的。
等娃七岁一年级以后,无意间接触到化石,不禁疯狂迷恋。每个周末都雷打不动地去清凉山雨花石市场淘宝。不过那时,即便认识到雨花石里面也有化石,也没多往心里去,依旧觉得雨花石化石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最多花钱买点收藏啦,没想过亲自捡拾采集。
直到有一次回乡下,我又带着宝宝去河边石头堆那里翻翻拣拣。
忽然,宝宝大喊一句:“妈妈你看!我捡到一个螺化石!”
说实话,我当时是将信将疑的。“你?捡到螺化石?不可能吧?这玩意可高级啦,只能在雨花石市场偶有发现,还挺贵,你一个七岁的娃,也能发现?”——原谅我一个做妈的,居然鄙视自己的宝宝,自责三秒钟。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打脸。在我看向那块石头的一瞬间,立刻明白了,那就是一块如假包换,货真价实的螺化石--以雨花石形式保存的螺。
那一瞬间,心里五味杂陈。开心,是真。孩子真棒,居然可以找到化石!然而,也酸。——再次自责三秒钟,我居然连自己的娃都酸。看我这个气量!也是一枚奇葩的妈。
螺化石自那以后,我就开启了疯狂的寻找模式。每次回乡下都在石头堆那里一翻就是一下午。于是寻找到了诸多化石品种:角石、螺、、珊瑚等等——真是我的宝石堆哦!
螺化石后来,我又在南京城秦淮河边的金陵制造局附近发现一个捡石胜地:一条十几米长的绿化带中铺放着很多石头。那段时间,每逢周末,只要有空我都去那里,最终捡到一大堆宝贝。
金陵制造局那个石头堆最多的就是,一种由李四光命名的有孔虫。的生活年代始于早石炭世晚期;在早二叠世达于极盛,从晚二叠世开始衰落,至二叠纪末全部绝灭。是石炭纪——二叠纪的标准化石种类。同时也是划分对比那段地层的重要化石,在很多太湖石上都可以见到。
化石
我常常在寻找化石时暗暗地想:这些化石,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河边的乱石堆中。多少人从旁边路过却视而不见呢?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到来,它还会继续躺在那里多少年?十年?还是一百年?或是慢慢被泥土掩埋,不知道下次出现在世人眼前会是何朝何代?
如果说万物有灵的话,我坚信,它们都应该惊喜于我的到来,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被我发现。我甚至能感受到它们喜悦的呐喊,就像千里马欣喜于伯乐的到来一样。有的时候我甚至能感觉到有些化石像是主动跳入我的手中一般!毕竟从此以后,它们就可以被我捧在掌中,用心呵护,免受日晒雨淋,不受风霜雨雪。
捡石头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收获,而是其中的过程。一个学习和讨论的过程。
比如,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奇特的石头,那时候就非常苦恼它们到底是什么,需不需要带回去。真心,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就在那个时刻才能深刻体会。
我在朋友圈晒出的图,经常引发大讨论。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肯定就是这个意思了。真是见仁见智、各抒己见,非常有趣。对我来说,含化石的雨花石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们几乎随处可见,不需要特意长途奔波去远山寻找,路边、小区、商场、景区都有可能一觅芳踪。
无锡街心公园
化石现藏于盘古化石馆
比如无锡的街心公园绿化带有雨花石的消息,就是我的同事告知的。在那里也找到了很多化石种类。公司同事都知道我喜欢石头,看到石头堆都会告诉我一声。这让我非常开心,心存感谢。
很多石头甚至会玛瑙化,质地稍微透光,真迷人↑
螺化石
角石化石
手握自己找寻的珍品,得闲时坐下仔细观看,想象一下史前海底世界的繁荣,由衷感慨:古人云沧海桑田,果真如此。
曾经称霸一方又怎样?曾经盛极一时又如何?生命就是这样轮番上场、不停更替。时间作为一位永恒的智者,永远俯视着一切,沉默不语。
指导老师:石古不化蒋青
编审:盛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