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正月里来是新春,大年初一早上,父亲打开大门的同时,在大门前点燃一封鞭炮,“啪、啪、啪,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回荡在屋内特别响亮,我们也被叫醒,父亲说,开门大吉,放过鞭炮后,红色鞭炮的外壳纸炸碎后落满堂屋内外的地上,像铺上了一层红地毯,称为“满堂红”和“开门红”。且这一天不能动扫帚扫去,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若实在要扫也只能从外往内先简单的扫一下,且不能向外倒垃圾的。
过新年穿新衣,我们几个小晚辈穿上新衣、吃过包面(饺子)后,就依次先给老太太磕头拜年,向老太太说些“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祥四句,这时老太太会给我们“压岁钱”。在给老太太拜完年后,我们会依次给爷爷奶奶,幺爷爷幺婆婆,大爹大妈拜年,这时我们就可以不用行跪拜礼了,但“四句”还是要说的,一边说四句一边“作揖”,不然长辈们不会给“压岁钱”的,在说“四句”之前我们会先说到;“拜年不磕头,喂得年猪像水牛”等吉祥话,以讨长辈们开心。
拜完先辈、长辈后,我们小孩子还要和大人样,对前来拜访的亲朋好友和乡邻们见面时相互说到“新年好”或“新年快乐”等招呼语,有时候还会调皮的说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及一些要“压岁钱”的方式。正月初四的早上,天气晴空万里,老家的雪融化的差不多了,我们也准备回家了,家里也还有很多亲戚需要相互拜年,我们一家及幺爹幺妈,幺姑姑爹、丽君姐踏上了回家的返程路。我们道别了依依不舍的爷爷奶奶、幺爷爷幺婆婆、大爹大妈......,临行时爷爷奶奶、幺爷爷幺婆婆......对我和丽君姐说到“中华、丽君你们要好好学习,上学了在学校多听老师的话,放暑假了再上来玩.”我和丽君姐同时回答到“您们放心,我们各自会努力的.”走了一段路再回头看,爷爷奶奶他(她)们还在老家道场边上望着我们的背影。
返程路上由于我们要一道先去幺爹幺妈家拜年,他(她)们住在太平溪老集镇旁的西湾村,所以不是原路返回,但还是徒步!走过几块梯田式水田,穿过一片松树林,我们一行上大路了(土公路),沿着大路经过“长岭小学”(爷爷在五几年到六几年曾在这里任教,奶奶也在这里做过饭),来到“长岭供销社”(商店)我们一行在这里休息了会,喝了点水,然后经过“上松树沟”下“花栗包”大回头线,又上小路了。
沿着小路到“铺子垭”再到“下松树沟”“举儿岭上”,道的是下坡路,走的快,有点滑雪的感觉,不过也避免不了的摔了好几跤,还好衣服穿的厚,哒的不是蛮疼,只是把新衣服上糊的全是泥巴。
两个多小时的徒步前行,我们一行到了幺爹幺妈家。我们几个小孩子换下全身是泥的新棉袄,洗了把脸后,在大人的指引下向家中的老人、长辈拜年祝福后,时近中午,幺爹幺妈家的婆婆爷爷及小姨已做好一桌丰盛的年饭。
吃完午饭后,姑爹说“我们去太平溪集镇逛逛吧”父亲、幺爹也附和到可以,我们一行穿过一片柑橘林来到一座铁索桥(软桥)边,踏上这座桥,走起来桥面随着步骤的轻重两边不停的摇晃着,心里还真有点悬,后面一段我直接跑过去的,那知跑的越快,铁索桥晃的越大,过了这座桥来到集镇上心里真有一种“有惊无险”的感觉,小小的集镇一片繁华,人来人往,我们从镇子中间走向供销社买了点生活日用品(幺爹刚接爷爷的班也在这里上班),然后围绕镇子逛一圈,又走到了镇子旁长江边上的老码头看了看,父亲和姑爹说道“再过几年,这老镇即将被淹没于长江水位线以下”不知为何,听到这话!心里有种莫名的惋惜。
正月初五,在幺爹幺妈家吃过早饭后,我们一行沿着江边继续返程,从伍相庙沿江边到刘家河,再到覃家沱,沿江的沙滩,天然形成的奇异花岗岩石头,随处可见,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软软的沙滩踩在上面像走在红地毯上,这段路走下来一点都不感觉累,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们走到了“十六亩田”,这是一块橘子园,是我们组最大的一块田,这树上的橘子每到十月成熟时最受乡亲们喜欢了,香甜可囗。
到家了,放下行李,父亲母亲忙着生火做饭,我和丽君姐、姑爹幺姑,坐在火笼屋里烤着火,嗑着瓜子聊着天,时光慢慢的过去了...。
由于初七姑爹要上班,第二天(正月初六)姑爹幺姑、丽君姐走到八河囗坐县班车踏上了回城之路。
这种拜年的喜庆方式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
如今,又是一年新春到,回忆起三十二年前,浓浓的年味儿在大家忙活的身影中渐行渐远,孩提时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印象随之趋淡。虽说现在社会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出行便捷了,过年方式有所改变了,且年味未变!
作者简介:
周金钢(笔名中华),湖北宜昌三峡人,宜昌市三峡夷陵观赏石协会会员,宜昌三峡雨花石协会会员,中国乡土作家协会会员,夷陵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有《那个被叫做老家的地方》《三峡雨花石的形成与命名》《又见映山红》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