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许多人的心结情怀之旅。对于南京的向往,一位大学生告诉我,说他是因为一部小说而结缘南京,非南京莫属,于是,四年的大学时光留在了南京。又有多少人,因为一件小事,而与南京结下一生的缘分。
南京的厚重,不仅仅是一串数字:年建城史,年建都史,十朝都会风起云涌,书写了大半部中国历史;六朝文化文脉悠长,影响了诗意隽永的中国文化。
我走在南京的马路上,马路两旁的法桐,有两个人手臂之粗的涨势,让我通过一个法桐树的背后,知道了这个走过六朝帝王的古都。更不用说你站在阅江楼上,飞檐走角的建筑和北望日夜奔腾的长江,都让这座城市有着一种恢弘和沧桑。还有古城墙上的每一块灰砖,都在安静的诉说着一段历史。
我与南京之约,是每年的春天,与梅花山的相约相遇,那些雪中带着傲气的梅花,安静而又雅致的诉说着南方一个靠近北方的城市的冬天,有雪,更有梅花。
历代帝王首选南京,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是源于这里的山水之灵?我不晓得,但是南京有山,有水,山是南京东有钟山,西有石头山,北有覆舟山,水是古典而久远的秦淮河,和长江之水,山水兼备,气象雄伟,符合古代堪舆中的“四象”格局,是帝王龙脉之所在。谈到水,除了秦淮河和长江,更有滁河、胥溪河、胭脂河、水阳江、金川河……日夜无歇,奔流至今;石臼湖、固城湖、玄武湖、金牛湖、大泉湖、莫愁湖……湖湖如镜,映照千古。
秦淮河当应是一条母亲河的海涵和包容,它的古名龙藏浦,汉称淮水、小江,唐代得名秦淮。她有两个源头,东源句容河,来自镇江宝华山;南源溧水河,来自南京溧水区东庐山。两河在江宁区汇合后,进入南京市区,在通济门附近分为两支,分别以内、外秦淮命名。而世人熟知的“十里秦淮”两岸风光,便是内秦淮。距今约——年前,湖熟人在秦淮河畔定居建村时,大概没有想到,他们选择的这块风水宝地,日后会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朝都会”,更不会想到,他们选择的这条河,与大半部中国史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意象、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
我这次是秋天行走在南京,而且直达中山陵,南京的出租车师傅告诉我,中山陵、美龄宫以及梅花山等景区,你需要两天的时间也不足以转遍。如果你细细的品,需要三到四天。
如期走马观花,不如挑一主打细水入心的走进中山陵,何况还是一座免费的开放大型园林景区。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年春动工,至年夏建成,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义,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