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四日,今年第三次到达秦地。对商地可谓再熟悉不过了,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段风景,每一句乡音都深深根植在了生命之中。即使现在早已离开了商州,离开了秦地,但每一次回来,都感觉像回到了家一样,感到了温暖。
虽然漫长的旅程让人不免困倦,但还是颇有兴致地在商州的街道上走了走。到达商州的晚上,与静等聚餐,一直狂欢到凌晨。静今年毕业,从认识她到现在已有三年的时间了。当年还在学校的时候,关系便一直很要好,即使我去了内蒙,联系依然没有中断过。而今远离了学校,还能够沉淀下来的友情是不多的。
因为距离她离开学校还有几天的时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与她几乎走遍了商州的每一个角落。这几天商州的天气好得很,相对于江南绵绵的梅雨来说,这样的晴好天气,是极为难得的。商州六月末七月初的季节,没有先前的雾气和细雨,也没有到七八月份的骄阳和酷暑,天上时常弥漫着云,让人感到了暖,感到了静。
趁着闲暇的时候,与她到二龙山水库游玩了一天。记得最近一次到这里,还是与李、兰在去内蒙古之前。第一次来这里游玩,是与佩在大二的春季,那时正值山花烂漫的季节。虽然过去许多年了,但而今的景色依然如故。山上的林木依然蓊蓊郁郁,山下的流水依然清澈见底,两岸的原野依旧葱葱茏茏。中午在山里的农家聚餐,不久便开始返回了。从山里下来,沿狭长的丹江公园而回。
丹江公园坐落于丹河的北岸,沿着丹河的流向,一直延伸到丹江工业园区。盛夏的季节,草可没膝,偶尔野花点缀其中,蜂飞蝶舞,满眼绿意,让人感觉到了浓浓的乡村气息。商南苑,丹凤苑,柞水苑等园囿错落于其中,成为人们傍晚时分休闲的好去处。穿过丹江大道向北,便是古旧的商州城了。
高耸的望江楼,依旧伫立于丹江河畔,好似永远都不会疲倦。拾级而上,脚步叩响青砖,发出阵阵声响,如鬼魅般消散于此处。夕阳下的望江楼,苦苦寻觅最后一点余辉,斑驳的朱漆上字迹漶漫,述说着这里曾经的年年旧事。丹江鳞浪层层,冲刷着丹河两岸,留下了深浅不一斑纹。这古老的痕迹与商州的故事,都随丹江的浪声,带到更远的南方去了,只留下了这枯骨似的斑驳。以前在这里的时候,与佩常常来这里。之前的繁星闪烁,月圆月缺,风起云涌,花开花落,而今均已不再。只有这古旧的商州以及丹江和商山还伫立在这里,带着曾经的古老故事,聚集,消散,湮没,升腾,最终幻化成人们口耳相传的据说。
晚上下起了绵绵细雨,空阔的商鞅广场上,人影稀稀疏疏的。绵绵的雨季,遮掩了人们熙攘的旧迹,还有这多年后的商州。走进商州的雨季,有伞而不打,成了一种意境。青砖铺平的地面上,被雨洗刷得不留一丝污痕。霓虹闪烁依旧,与雨丝凄迷地交织于一起。雨季的凄凄切切里,幽长的曲径延展至绿意深处,而不见彼端。雨势渐复强烈,静寂的广场上雨落地的清脆声,微风抚过原野的莎莎声,步履叩响青砖的空洞声,雨滴落于雨伞的轻盈声交响于此地。是一曲恢宏的交响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与曾经的旧迹充盈于此地。记得与佩分别的晚上也是下雨,曾经的笑容,曾经的言语消殒于雨季的此地。
细雨刚过,空气中尽是雨的湿味和泥土的香气。登临金凤山,昏黄的路灯逶迤于山路上,南望夜色商州,景色便尽收眼底了。商州现今的样子,与以前相比,安宁中带了时间的沉积。离开商州的时间里,岁月竟然还牵扯着这里。经年以后,商州的味道,已然深深渗透于灵魂中了。
夏季的一缕时光里,从千里的江南蜿蜒到咫尺的陕南,流转于沧冥的最深处。匆忙的光阴,终究在清寒的守候中奏响了岁月的尾声。只在须臾,半年的光阴就这样在烟雨流光中散落成烟尘了。深浅不一的足迹里,从大漠的风起沉沙到故乡的融融春雪,从秦地的熙攘人声到江南的烟斜雾横,一路走来,前尘似海。
商州夏季晴朗的夜晚,渐渐消散了白天的暑热,而顿觉静谧安宁起来,偶尔微风掠过,令人舒爽怡然。仰望着曾经熟悉的商州夜空,月色皎洁,苍穹广袤,柔柔的月光里散落着优雅的清辉。这娴静的月色在多雨的江南,是难以见到的。淡淡的花香中晕染着清浅的迷离,氤氤氲氲,朦朦胧胧,仿佛夏虫也在这夜色里降低音色了。
“青山不墨千年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足迹多了,难免会在不经意的角落里,留下印迹。时间的磨洗,不曾全失了它的色彩,反而会历久弥新起来。迷恋商州甚至秦地,经过四季的流转,不知不觉中便化作了永恒,就如这月色,阴晴圆缺和清凉如水,亘古不变。曾经和过往,画面与字句,经年以后,转身回眸时,早已裂变成无数的碎片,在夏夜里飘散,弥漫,蒸腾,飞扬。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时间疏离了斑驳的往事,当落花成泥,旧迹化尘,拨开岁月氤氲的云烟,怅然回望,还会有谁?
以后的几天时间里,除了与静待在一起外,便完善至今还没有完成的笔记。或是独处,去以前去过的地方,看以前看过的景色,走以前走过的道路,仿佛又回到了以前在这里的时光。二十七日经不住静的相邀,去学院操场给亮庆生。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仿佛是又回到了校园之中。他们不久后就要分别了,如同几年的我一样。二十八日离开商州前往丹凤游玩,二十九日前往西安。
因为西安到杭州或宁波的车票售完,所以取道南京而回。在南京的玄武湖公园里漫步,居然听到了很久不曾听到的蝉鸣。在内蒙大漠,因为冬季寒冷漫长加上树木稀少,蝉是没有的。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自从离开陕西后,便不再听到蝉鸣了。在这里,在这南京,居然听到了,仿佛听到了家乡的蝉鸣一样,清澈晶莹,嘹亮而婉转。这氤氲的湿气,湖畔的涟漪,加上这薄亮的蝉鸣,不仅是视听之娱,还有心灵的放逐。在玄武湖中漫步了一些时候,而后前往鸡鸣寺。
鸡鸣古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站在古寺高处可远眺南京城墙。古寺环境清幽,香火鼎盛,所谓“深山藏古寺,闹市隐真佛”大概就是这样的。游完古寺后前往南京城墙游玩。南京城墙饱含了岁月的沧桑,与西京城墙的古朴厚重相比多了一点南国的清丽。
而后从火车站附近坐公车到达夫子庙。
夫子庙入口处有琳琅满目的南京特色小吃,走廊两边的灯笼亦极力陈述着浓郁的南京味道。灯光下的雨花石五颜六色,夸耀着南京的热闹与繁华。继续前行,便到了秦淮河畔。长长的河畔上古朴的建筑述说着古都曾经的繁华和故事。江南贡院和状元邮亭就矗立于河畔,仿佛窥见了千百年前才子们金榜题名时满怀轻狂与自豪地站在这里,欣赏着秦淮两岸的灯红酒绿。而今游船码头还在,花船也依旧未歇业,可秦淮人家的佳人却了无踪迹,只留下河畔的雕刻在诉说着繁华过后的落寞。
过河之后,咸亨酒店跃然眼前,没想到孔乙己的故事从浙江流传到了江苏,却依然吸引着大把的路人。几步之遥就是乌衣巷了。唐时,刘禹锡曾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燕子没了,百姓家也成了商店,而往日的十里秦淮,莺歌燕舞亦成云烟。只有那胭脂水粉店还能唤起人们对倾世佳人的一点缅怀。
晚上从夫子庙重回玄武湖,午夜踏上了南去宁波的列车。
单调的车体和着黧黑的夜色,犹如一首恢宏的交响乐,给路途以和声,仿佛有它便不再孤寂。从午夜到清晨,一直在这样的隆隆声里走过,七月三日终于回到了宁波。这次行程算是今年的第三次旅程,从六月二十三日到七月三日,历时十天的时间。回来后休息了两天的时间,然后继续供职于奇美。
十天前离开的时候下雨,十天之后再回来依然下雨。江南的雨季,好像总是这么不知疲倦,也好像从未停歇过。七月中旬以后,雨便渐渐停歇了,天气难得真正晴朗了一些时日。大约半个月之后,又沉浸于一片雨声里了。北方的雨期主要集中于七八月份,东北的雨期是在八九月份,而南方尤其是长江南北,雨期集中于梅雨和夏雨。梅雨一过,便是晴天,不久夏雨便到了。
进入八月以来,雨断断续续淅淅沥沥下了一周的时间。今日凌晨雨渐渐停息了,黑漆漆的夜色里云雾蒙蒙悛巡浓起,不远处寒山依依起伏于如梦如幻的雾霭中,若隐若现朦朦胧胧,而身旁霓虹灯下仿佛视线所及的一切,都藏在薄雾冥冥的深处了。江南的山水悠悠荡荡于眼眸,云里雾里飘飘然轻轻盈盈化作一滴滴晶莹的露珠,剔透于蓊蓊郁郁的叶子上,或是沉溺于芬芳四溢的泥土中,袅袅婷婷。南国的雨季是痴情和缠绵的,一下便是几天的时间。烟雨蒙蒙,弥漫成一种江南独有的情调。
雨从遥远的苍穹,至于错杂的长巷短巷,画出无数美丽而迷人的曲线。站在高高地天际线里欣赏这雨,感觉难得的安宁与静谧。走在江南的雨季里,往事在薄凉的烟雨中渐渐氤氲。窄巷的深处,只凭一把油纸伞,便撑起了一段令人留恋与眷恋的美丽故事。那些澄澈的邂逅,美丽的擦肩,都记载在河流无尽的涟漪中了。站在桥上,看碧水潺潺,乌篷摇曳,抖落了一地的故事。水乡的景色已入梦,而我却描绘不出江南的秀色。江南是一块浸染了花月的玉,供过客用心灵去解读。这样静默的看待着平常的日子,从花开至花谢,从日暮到日升。细雨刚过,空气中尽是湿漓漓的雨腥气还有海风的腥气。
自来江南后,许久不起这么早了。近六点的天空,遥远的地平线上开始裸露出浅白的亮,还有泛起的一点点朝霞的红。星辰隐隐约约寥寥落落于空旷的苍穹之上。薄雾蒙蒙,露水凝重,月色尽敛,暗影倾斜。南国的雨季,写尽仓促的铅华,苍翠的原野,没有一丝晴朗的样子。清晨走在的街口巷弄,海风轻抚脸颊,感觉潮潮润润的。河水不语。从春夏到秋冬,绿绿的水倒映出两岸参差的斑纹,静静地流淌于远方。街上的人群渐渐多了,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却不感觉嘈杂,反而多了江南的别致和韵味。雾霭朦朦,细雨重重,走进又走出,那是一段江南的雨季梦境。走在江南浅灰色的薄雨里,有伞而不打渐渐成了一种意境。在江南待久了,渐渐喜欢上了这里的雨季。细雨掠过发梢,听它窸窸邃邃下落的声音,荡起的暗漪层层,意境成了一种习惯。
不仅是雨季,就连冬季的江南也都是细雨蒙蒙的。冬季的大寒流,经过千万里的跋涉,到了江南已是微弱了。所以江南难以见到大雪纷飞或是河流冰冻的景象,仿佛那一切只是冬季绘给江南的一个童话。当北国的一切都萧瑟零落的时候,南国仍旧是一片苍翠的景色。这也许就是南与北的差别吧。江南的冬季,被岁月和距离颠覆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那些记忆中北国的东西,都不知被这温婉的江南融化到何处了。
阳光渐渐地浓郁了,但依然潜藏于薄雾的深处,那么地羞涩与妩媚,仿佛轻轻一碰,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踏着来时的路前行,细长的小巷竟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光阴如水,穿过错落的灰墙黛瓦,斜射出淡淡的微光。古旧的青石板上,脚步轻扣而响声阵阵,回荡于静寂的花丛。曲曲折折的小径蜿蜒至视野尽头的远方。雨后的江南,总有一种说不上的爱慕,尤其在这雨后的清晨。草丛里偶尔可见凋零的叶子,好像专等着人们去捡拾一样。那些褪了色的叶子,在这斑斓的江南里,感觉是那么散乱,甚至有些格格不入,就像记忆中的影子一直乱,也一直暖。
雨又见加重了,向回走时回头张望,那些叶子依然是纹丝不动。这些叶子像极了雨里的痕迹,即使这个季节过去,无论是今天,明天,还是下一个季节,会慢慢地演变成故事留在岁月里。仿佛它从未来过这里,也从未有人记起。
七月末一个难得的晴朗日子,与朋友去江南的一个小镇上游玩了一天。大约中午时分,到达古镇。走在江南如画的古镇里,仿佛步进了一幅水墨画中。街道临河铺就,两排房屋把天空夹出了细长的缝隙。青石板的街上,被磨得光滑甚至发亮。这些古旧的石板把一道道历史融了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曲折的巷弄,把整个小镇引宕得一波三折,仿佛有了音乐的节奏。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绵长清丽的诗意从古镇的小巷里抽绎出来。而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与憧憬。一座座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笔墨淋漓之间,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除了小桥流水以外,还有别具特色的廊棚。河上水雾薄似轻纱,轻烟般笼罩着,一点点朦胧的光环耀着,那轻歌慢舞般的柔美,置身其中,仿佛处于人间仙境中了。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
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摇曳,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身处其中,恍然桃源外了。湿滑的青石,幽深的巷子,斑驳的墙角和朦胧的面庞,在我心中渐渐的温润了起来。一怀青春的回想,在雨声的凄婉中挥去。仿佛那悠长的等待,淡淡的霓虹,绵绵的雨季,是我温柔的梦乡。霏霏细雨染了江南的风景,黛青的瓦檐述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旧事。吱呀的桨声摇醒了沉睡的古镇,那经历的沧桑也在这缓缓的流水中流淌了。因地处江南,镇子里雨水较多,临河店铺,在店前都搭起瓦棚,既方便客人光顾,照顾生意,又方便遮阳避雨,照顾行人。傍晚的镇子上街灯闪烁,鸟瞰全镇,如诗如画,人处其中,恍如梦境。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杨柳堆烟,雾纱笼月,亭台幻影,水榭清音,还有从雨季里走来的雅韵的江南女子。如一幅浓淡有致的水墨画,又如一首动听的音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地相宜。如一首古老的诗歌,散发着雅致的韵味,细细品读,便进入她的幽梦中了;又像一幅泼墨的山水,浓淡的笔锋让人总能够幻出无尽的遐想,让人醉在此处,忘了思乡。
古镇的寺内,钟声在雨季中回响,江南水乡里的点点渔火,袅袅炊烟,和披蓑戴笠的船家,代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渡轮。寺内的钟声依旧,只是已不再是当初的夜色。水乡的夜,清凉如水,温婉迷人。古老茶馆,长长的小店,红红的灯笼,如梦如幻,绚丽斑斓,如江南女子的衣绶,扬起了曼妙的舞姿,溶解了无限的欣喜和惬意。
时光不紧不慢,渡到了八月。如果在大漠草原,八月的时节是很凉爽了,而这里依然是炎热异常的。来到这江南已有五个半月的光景了,供职于奇美也已有五个月。一年的立秋时节又到了,仿佛所有人对于立秋都是始料未及的。城市中的人,难得注意到自然的变化。年的夏季真正要离去的时候,才发现总用喜欢还是不喜欢去挑选季节,太过孩子气。
夏季的最后一日,清晨在小区花园里散步。蝉鸣,一声接着一声,清澈而嘹亮。明天它们便是秋蝉了,秋蝉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存在,随着生命的结束,它们一天比一天叫得歇斯底里。如此躁动的蝉鸣,竟却让我感受到了静。在内蒙古的那些日子里,从没有听到这么好听的蝉鸣。走过江南的盛夏,这一季夏天是从未有过的踏实。
这最后一个夏天,不是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太阳慢慢升起,云层也开始慢慢堆积,好像要下雨。广场上人影也慢慢散去了,只留下几个小孩子在那里贪玩。他们沉迷在自己的童年里,而我的童年早已失去。现在看来,他们以为还冗长的童年,其实是那么地短暂,只是他们还不知。
傍晚,人们都出来纳凉了,这是夏天最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一刻。突然一股悠长的清香,幽幽而来。环顾四周,都找不到那香味的来源。直到九月末去舟山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随处的悦人清香是桂花。因为常年生活于北方,这桂花自然是见不到的,最原始的桂花香气自然也闻不到。秋季以后,这桂花香更为浓烈了,走在大街上随处可看到盛开着红白色碎花的桂花树,还有到处能闻到弥漫着清香的桂花的香气。
八月中下旬的样子,与朋友去乌镇游玩。
乌镇,和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镇子的河道,有傍水而筑的民居,有乌蓬船悠悠荡过,有升起的袅袅炊烟,有农妇在河岸浣洗……不同的是,这个地方来游玩的人比较多。这样秋雨朦胧的季节,在河流上慢慢飘荡着,成片的杨柳随风摇摆,是惬意和安逸的。乌镇的桥不多,但每一个角落都似乎蕴含一种美的韵味。谁家的灯火亮了西窗的魅影。
迷蒙之中,一切都成朦胧,水面上,雨水溅起了水花点点。天也渐渐黑了,整个镇子好似浸染在一幅水墨画里,月光映照着整个镇子而泛起淡淡的光晕,散发着原始的古香古色的味道。古街中大多的店铺灯火已灭,走在古街的青石板上,夜色里的古老建筑摩肩接踵。经过时间的淘洗,它们依然风采如故,一起造就了这古镇的的古老与沧桑基调。青石板,马头墙,老房子,古街市,原汁原味地诉说,不事一丝的雕琢。
夜晚的乌镇是静默的,漫步在幽幽的青石板上,听潺潺的流水声,给人一种淡淡的远离喧嚣闹市的悠然。
从乌镇回来以后,依然是重复着朝九晚五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一直到九月末。进入九月以后,便开始准备下一次的旅行。
自毕业以后,每年的秋季都会去远方旅行一次,秋高气爽的时节如约而来,是又到该出去走走的时候了。八月中旬以后就开始盘算着,今年秋季要去哪里,起初打算去西藏,利说想一起去呼伦贝尔,一直在犹豫不决。
不久之后,一年的中秋节便悄然而至了。这是在浙江度过的第一个中秋。八月十五的前一晚,与公司的同事们聚餐,然后去歌厅狂欢到很晚。八月十五正是钱塘江大潮的时候,与王等朋友同去海宁盐官观潮。
因为钱塘江入海口成喇叭状,所以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仅有的两处大潮地点。观赏钱塘江潮水一直梦寐以求,在西北的时候与这东南沿海千里之隔,都没有机会,而今相隔这么近,是准备要好好看看的。观潮的地点摩肩接踵人山人海,都想来目睹这难得的胜景。远近闻名的潮水吸引着远道而来的人们,由远而近的潮水也牵引着人们翘首以盼的眼神。
不久大潮如约而至,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狂野地一路前行。浑黄的海水不多时便汇聚成了一堵坚实的水墙,岸上的人们热烈狂呼,而后直拍堤岸,人声淹没其中。浪击海岸,声震长空。人群逐涌,潮起潮落。潮点缀了人们的视线,人们传播了潮的声名。一直到午后,潮水才渐渐褪去,人群也渐渐散去了。
第二天一早离开盐官,回滨海时路过镇海,在招宝山玩了一下午。关于招宝山,也算镇海的一个名片。它南吞甬江,北临杭州湾,西接古海塘,与南岸的金鸡山隔江相对,走进其中,仿佛镇海历史兴衰的全貌都在这里了。在游览了其中的宝陀寺后,按原路返回。然后由镇海轮渡至红联,坐路而回。
九月十七日,订了从杭州到昆明的车票,今年秋季决定去西南边陲的云南,做一次说走便走的旅程。以后的时间里一直在准备旅行中要用的东西。早在一个月之前便提交了辞职报告,准备着离职,只是想在旅途中能够随心所欲尽情游玩而无所牵挂。
对于普陀山,早在五月小长假的时候就曾游览过,秋天再次踏足算是旧景重游了。只是前次是陆行,现在是坐船。说实话,这么大我还没有乘过船,算是虚度了吧。
从白峰码头到鸭蛋山码头,走了一小时的时间,看着岛屿在视线里近了又远,在甲板上总也看不够。浑黄的海水起起伏伏,在阳光的反射下鳞浪层层,有一种柔和的律动美。水面上船只来来往往,交错而过。由鸭蛋山坐车到普陀区,因为天色已晚,在普陀住了一晚,直到二十七日早上才由沈家门坐游艇到达普陀山。
对于海天佛国,呈现出来的总是一种神秘的美,烟雾缭绕中是一颗颗虔诚的心在沐渡。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都充满了佛国的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梦幻绚丽的画卷。
这里是观音大士的道场,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有着故事,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这一次的行迹均是上一次的行程,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没有去桃花岛。在普陀山游玩了一天后,下午乘船返回沈家门。从沈家门到普陀区,步行而回。
路的东边就是海,西边是城市,走在路上仿佛走在了两个世界的边缘,以前还没有如此真切的感受过海与城交汇的景色。走在狭长的公园内,绿色与蓝色还有城市的灰色,交织在一起。凉爽的海风吹拂脸颊,就这样漫步于海边,听海浪拍岸,海鸟低鸣,海水翻涌,让人感到惬意之极。顺着铺满鹅卵石的小路蜿蜒前行,园内绿意盎然,参天的樟树,沁香的桂花,繁盛的花草,与西边纵横的马路,来往的人群,错落的楼厦和东面的大海组就了三幅完全不同的画面。
园内的林木花草都标注了名字,也许是怕过往的人们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吧?就在这时,才终于知道在江南的八九月份,走在大街上公园内随处可以闻到的沁人香气是桂花的香味。步行了一段时间,看太阳已然西斜了,坐车到定海,然后乘船而归。
许久不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漫步了,走在陌生的大街上看陌生的人流来来往往,是多么有意境的画面。对他们来说,我也是陌生的,而对于这座城市我更是一个过客了。除了它的景色,我什么也没有带走,除了我的脚印,什么也没有留下。对于我来说,一但离开便不再与它有任何的牵扯,它也一样,我如果离开,便好似我从没有来过。不仅仅是这一座城市,也包括以前去过的甚至以后要去的每一座城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