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彩绘:就地取材石上作画
仪征地处长江北岸,多丘陵、山地,盛产鹅卵石、雨花石,因此仪征当地喜爱雨花石的收藏爱好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让大家认识一位小卖部的老板娘,跟着她一起去仪征月塘镇的采石场看一看。
刘燕在仪征城区经营一间小卖部,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她每周都会来到月塘镇的采石场。采石场对于刘燕来说是个宝库,每次的寻找不仅考验着她的体力,也考验着她的眼光。不过,刘燕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雨花石收集爱好者。
仪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石彩绘项目申报人刘燕
这块石头面积大,上面有些自然的纹理,蛮喜欢的。
回到小卖部,刘燕拿出刚捡回来的一块石头,用铅笔在上面勾勒起了图案。
仪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石彩绘项目申报人刘燕
一般先要起稿,要对照你画的物体的形,要准、要像,然后你再给它上色。
起稿考验的是素描功底,而接下来的打底上色非常耗时间,经过以往的多次试验,刘燕选择了易干、存放时间长的丙烯颜料。
仪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石彩绘项目申报人刘燕
第一层要干,底色至少要打得平整,然后你要等第一遍干了以后再上第二遍。
上完第一层底色后,刘燕再次拿铅笔勾勒图案,勾勒完成后,就是第二遍上色了。
仪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石彩绘项目申报人刘燕
白色就像打底一样的,至少要两三层。白色上完了,才能上黄色,黄色也要两三层,然后边缘的细节再去抠。如果要把边缘的立体感做出来,边缘还要过度,每一个边缘都要过度。如果要保存的时间长的话,要给它封一层油或者胶一样的,刷上后,时间能保存得很久,不会掉色。
眼前这个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卖部,生意一般,是刘燕的主要经济来源。49岁的刘燕一直爱好美术,有一定的绘画功底。五年前,她偶然在网上看到石画,当时便着了迷。
仪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石彩绘刘燕
最早的时候是从敦煌壁画上过来的,慢慢的后来就有人把壁画的东西引入到石头上。
据记载,清末在仪征十二圩一带就有不少石画手艺人,但由于石画价值不高,在解放前就几乎失传了。没有老师,刘燕只能自己拿着石头琢磨。
仪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石彩绘项目申报人刘燕
以前在纸上可以大面积的施展,然而石头太小,你的手稳定性,构图不太准,画这些画,包括调的颜料,不像纸上那么好施展。我休息的时间,就坐下来拿一块石头画画。
刘燕介绍,雨花石彩绘的第一步是要会选石头,这也是她每周都要去采石场的原因。
仪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石彩绘项目申报人刘燕
不知道画什么,很多想要画的,所以大石头小石头都捡。时间长了,目标就又高了一些,画的东西,想的意境也高了一些,对石头的要求也高一些。
一直白鹤傲然站立在雪中,振翅欲飞,这个名为《鹤舞》的作品是刘燕的处女作,当时用了整整三天才完工。
仪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石彩绘项目申报人刘燕
“高鸣空对月独舞不迎人”,这种意境我挺喜欢的。自我欣赏也好,孤芳自赏也行,自己这个小店,平时一般也是我一个人呆在这吧。现在我有了自己的爱好,我就独自在这,涂抹着我自己的喜好,我也不去迎合别人喜欢不喜欢,这种感觉,我也挺喜欢。
第一件作品诞生后,刘燕的创作热情越来越高,不大的屋子内现在堆满了雨花石彩绘作品。随着技法的成熟,刘燕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雨花石本身的特点进行彩绘创作。眼前的这个《丝绸之路》,是让她最为得意的一件作品。
仪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石彩绘项目申报人刘燕
像这种有大漠上的感觉,我就先试着画了这一组驼队,然后画了觉得颜色太暗了,本来这个石头特别好,它这种石头,颜色上去也不容易抹掉,然后我就在另一面,又试着画了亮一点的,把这边就算画成是太阳吧。这一边是月亮,就像丝绸之路,日夜兼程。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仪征非遗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看到了刘燕的作品,建议她申遗,并最终让雨花石彩绘入选仪征市级非遗项目。
仪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石彩绘项目申报人刘燕
有了这个牌子的时候,你就觉得更加有了责任吧。非遗要有一个传承,你对这个绘画技艺,要有一个传承的义务和任务。
如今,已经有十几名石画爱好者跟着刘燕学习,她的小卖部也成了工作室,每天都有人前来学习雨花石彩绘。
刘燕学生黄晓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也能简单的画一些作品。我想作为一个业余爱好,和老师继续学。
仪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石彩绘项目申报人刘燕
他们喜欢,我在他们身上也看到了传承的希望,我想,我们一起努力吧。
就地取材,石上作画,刘燕对于绘画的热爱,让她在雨花石彩绘领域摸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带着这份对艺术的初心,刘燕一定可以继续在雨花石上描画出属于自己的绚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