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石刻字是中国书法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墓碑、石头、摩崖都是石刻字的优良载体。

从古至今,文人雅士都有在名山的石块上题字、刻字的习惯。刻写在石头上的字,具有容易保存、不易风化的优点,这些字迹能穿越时间的洗礼而屹立在天地之间,被后人看到,是后人学习书法的样板,同时,题字者还会得到留名历史的机会。

在中国所有的名山里,泰山上的石刻字无疑最有名,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多年的秦朝,泰山上就出现了第一块刻石,是由李斯用小篆撰文,然后由工匠把文字镌刻上去的,名曰《泰山刻石》,记录了秦始皇当年东巡泰山时的盛况。

后来,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和帝王将相,都会在泰山的石块上留下题字,进一步丰富了泰山石刻的内涵,至今,泰山上已留下碑刻余座、摩崖题刻余处,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宝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书法爱好者前去观摩。

泰山万仙楼北边有一条盘山路,盘山路的西边有一块摩崖石刻,上边题写有三组文字,中间为“虫二”,左边是“历下刘廷桂立”,右边是“巳亥夏六月”。

史书记载,这些字是在光绪二十五年(年),由济南府历城一位名叫刘廷桂的才子,陪伴几位朋友一起游玩泰山时所题。

据说,当时几个人登山到此处时,一位来自杭州府的朋友,突然兴致勃勃地谈论起西湖湖心亭里的“虫二”石碑,还把西湖美景显摆似的吹嘘了一番,刘廷桂听后很不服气,不屑地说:西湖风景怎么能比得上泰山?反驳完后,他即刻取出随身携带的笔墨,提笔在旁边一块石头上写下了“虫二”和落款。

后来,刘廷桂的题字被镌刻在石头上,成为泰山72个景观之一。

杭州西湖湖心亭里石碑上的“虫二”,据说是由乾隆亲笔手书,要比刘延桂题写的“虫二”早于多年。可以这样说,刘延桂被江南朋友作践后,急中生智,效仿当年的乾隆写下“虫二”,算是对朋友的一种反击。

那么,“虫二”究竟是什么意思?用在这种场合下又有什么深层含义?

“虫二”的意思实际上就是“风月无边”的意思,指代风景无限美好,让观者心旷神怡,看不到边际。

“虫二”两字其实是“風月”两个字的字芯,去掉边框后变成了“虫二”,象征风月无边。

“虫二”就像是一条谜语的谜面,至于谜底是什么,有文化的人自然会联想到。

这里之所以用“虫二”来题字,跟我们的民族性格里具有含蓄、委婉、内敛的特点有很大关系,我们在许多事情上不会直接挑明,而是把真实意图隐藏在话语里,让对方去揣摩。有智慧的人,总是能够抽丝剥茧地挖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经过众多文人的推崇,“风月无边”这几个字很早就形成一个固定短语,古人对它的使用率比较频繁,最早的出处来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著作《六先生画像·濂溪先生》里,曰: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风月无边”成为固定短语后,后来又怎么跟“虫二”扯上关系?目前还没有考证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它跟“虫二”关联上,是古代一些文人给慢慢培养出来的。

这情形就像梅花、兰花一样,它们本身是花,是植物,跟人的精神品质不存在任何关系,然而,在一些文人的不断赞美和吹捧下,这些花逐渐具有了人格力量,成为高洁、坚贞、孤傲的象征,映射了君子的品质。到后来,这些寓意被大家默认下来,具有了文化属性。

据说,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有一群日本游客游览泰山,他们走到刻着“虫二”的石头旁边,对“虫二”两字疑惑不解,就问导游。

导游说:老虎看起来威风凛凛,被誉为“百兽之王”,其它飞禽走兽的地位都排在老虎后边,所以有虫二、虫三、虫四……

日本游客对导游的解答不满意,随后又询问了随行的一名中国学者,这名学者因为才疏学浅,也无法给出称心的答案,一度让场面陷入了尴尬,日本游客甚至向中国学者投来鄙夷的眼神。

导游见状,圆场道:郭沫若先生肯定知道“虫二”的来历,不妨请他出面给大家解释,怎么样?

此时的郭沫若已经是名满东亚的大学者,众人听到他的大名,自然是放下了心。

几个月,郭沫若因工作需要正好来泰山考察,他来到“虫二”刻石旁,在“虫二”两字周围比划着写下“风月”二字,然后说:“虫二”取自典故“风月无边”,“虫”字是繁体字“風”的一部分,“二”字是“月”字的一部分,这两个字的寓意就是“风月无边”,暗示泰山的风光无限美好,没有边际。

众人听郭沫若这样解释,豁然开朗,暗暗佩服起郭沫若的才华来。后来,导游写信把郭沫若的解读告诉了日本游客,他们也认同了这个解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