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al/141216/4537965.html

本文原发方志江苏,作者金毓平,经授权转载。

六朝金粉、十朝都会的南京,别称石城,注定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吴孙权沿淮立栅,又于江岸必争之地筑城,名曰石头。南京最大的自然石头燕子矶屹立江渚,最重的人工石料碑材横卧阳山,最美的石子雨花石众人把玩,最有诗意的石头赤石片矶被评作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今天,漫步在大街小巷或行于荒郊山野、田间地头,不经意间,依然可见石碑、石柱、石础或石人、石马、石象等众多古代石头物件或遗址,组成一道道风景而与这座城市如影随形,它们中的每一块都值得人们玩味一番,特别是那些浸润着重大历史事件的石头,已然成为南京一种特有的记忆。

燕子矶清·吴宏

三断石:见证东吴之衰亡

三断石乃《天发神谶碑》也,又称《吴天玺记功颂》,宋时原石断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下段10行,共存字,故又称《三段碑》《三击碑》。碑文为大名鼎鼎的皇象书写,刻于建业(今南京)天禧寺,三国吴天玺元年()七月立。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载——

吴后主天册元年,掘地得银,长一尺,广三分,刻上有年月字。又于吴郡临平湖边,得一石函,中有一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刻上作皇帝字。于是改元天玺。遂立石纪吴功徳。按《建康实录》云:县南三十里,西接牛头山,丹阳云岩东路有大碣石,长二丈,折为三断,此纪功之碑也。今移在府治中,可辨者二百余字,漫灭者五十余字。杨修诗曰:孙吴纪徳旧刋碑,埋没蟠螭与伏龟。惆怅石冈三断在,至今犹似鼎分时。

由上可知,此碑乃孙皓为稳定人心,佯称天降神谶的舆论,以为吴国祥瑞。

孙皓(~),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东吴末代皇帝。据《江表传》记载,孙皓登基之初,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在治国有成、志得意满之后,孙皓变得粗暴骄盈、专于杀戮,好酒贪色,且异常迷信,常凭借运历、望气、筮卜、谶语之类来决定国家大事。在听到鄱阳有传言历阳山石的纹理可以成文,一共二十字,曰“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孙皓大为高兴,多次派遣使节,刻石为铭,回应祥兆,并因此坚信自己将统一天下。天纪四年三月壬寅日(年5月1日),“王濬楼船下益州”,孙皓天下一统大梦破碎,于是,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向王濬请降。孙吴国亡。

赵匡胤

秦淮石:预示南唐之覆灭

南唐保大(~)年间,因疏浚秦淮河,从河底淘得一石,称“秦淮石”。石上刻有“大宋乾德四年”六字,其他字因磨灭不可识。通过诸儒参验考证,确定为辅公祏反江东时年号。辅公祏(?~),齐州临济(山东章丘西北)人,隋末唐初江南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唐武德六年()八月,辅公祏占据丹阳称帝,国号宋,修复陈朝旧宫,设置百官。但不久即为唐军击败,辅公祏逃到武康(今浙江德清)时,为当地农民所俘,送到丹阳处斩,悬首示众,而后传首于长安。

就在“秦淮石”出现后不久的显德七年()正月初三,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乾德三年()正月初,北宋军队突破剑门险要,大败蜀军,连克州县,两路直逼成都,孟昶举城投降。南唐见后蜀灭亡,也只得臣服于宋。至开宝八年(),十万南唐军与宋军激战于秦淮河败北,李煜降,南唐灭亡。至此,人们突然想到当年秦淮石上的六个字,并将其与北宋灭南唐联系起来,谓之——

太祖受命号宋,改元乾德,江左始衰,岂非威令将及,而符谶先著邪?

剖心石:讲述抗金之精神

剖心石,亦称剖心碣。清末徐寿卿《金陵杂志》载——

《宋史》:金人渡江,留守杜充降,建康府判杨邦乂骂贼不屈,金人剖其心如此,袏葬焉。有碣上书“杨忠襄公剖心处”,在石子冈白杨路侧。

杨邦乂(-)字希稷,江西吉水县杨家庄人。北宋政和五年(),以舍选登进士第。建炎三年()九月,除通判建康军提领沿江措置使司等职。是年,金兵再次入侵,兵锋直指建康。留守杜充等人投降金兀术,唯杨邦乂亲率兵民奋勇抗敌,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金人许以官职、富贵,并数次派降金的户部尚书李税劝降,杨邦乂皆予严拒,并血书“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以示决不叛国投敌。金兀术无计可施,恼羞成怒,命刽子手割其舌头,开其胸膛,剜其心脏。后人在其受难处聚宝山(今南京雨花台)下土门冈。建杨忠襄公墓和祠以纪念。民国年间,曾立“杨忠襄公剖心处”碑,后迁至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岗,名为“杨邦乂剖心处”。明太祖朱元璋《褒忠诗》:称其“天地正气,古今一人。生而抗节,死不易心。”

血迹石:诉说靖难之旧事

南京明故宫午朝门遗址公园有一方石,略呈赭红,谓之“血迹石”。清末民初陈作霖《炳烛里谈》云——

明故宫午门内丹墀有血迹石,遇阴雨倍显,相传为成祖戮方正学颈血所溅。

方正学即明朝大臣,人称“天下读书种子”的方孝孺。建文年间,征召为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撰有《周礼考次》《大易枝辞》《武王戒书注》《宋史要言》《帝王基命录》《文统》等。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即位后,担心几个有野心的皇叔发难,特别是燕王朱棣,于是想到了削藩。然而,令朱允炆没想到的是削夺分封诸王一向享有的权利和特权的行为,却严重地违反了《祖训录》。燕王朱棣因此指责朱允炆,并要求他清除身边的齐泰、黄子澄等宵小之臣,恢复太祖皇帝的法律和制度。年8月,朱棣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建文四年()六月十三,燕军抵金陵,朱允炆自焚而死。七月十七朱棣即皇帝位,令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边哭边骂,拒拟诏书。朱棣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夷十族。

校对徐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783.html